江蘇江陰:“關鍵小事”托起群眾“微幸福”
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利益問題入手,著力辦好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關(guan) 鍵小事”……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蘇省江陰市緊扣“學思想、強黨(dang) 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體(ti) 要求,在成果轉化、為(wei) 民辦實事上下功夫,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主題教育與(yu) 為(wei) 民辦實事互融共進。
作為(wei) 利港街道首個(ge) 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的社區,興(xing) 港社區為(wei) 高標準推進社區生活垃圾分類體(ti) 係建設,積極開展垃圾分類科普宣傳(chuan) 、社區自治活動及便民惠民服務,讓居民自覺養(yang) 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xi) 慣。興(xing) 港社區在興(xing) 港新村33幢道口設立的垃圾分類試點廂房,配置了非接觸式投放口,在居民投放垃圾時,投放口會(hui) 自動感應開啟,可輕鬆實現無接觸式投放垃圾。與(yu) 此同時,該社區通過限時投放、分揀垃圾,確保高效清運垃圾,避免異味產(chan) 生,為(wei) 居民帶來舒適的投放體(ti) 驗。
“我們(men) 一直在探索如何讓垃圾分類這件身邊小事變得既簡單又精準。通過前期大量調研工作,在充分考慮居民的實際需求後,我們(men) 將智能化和人性化相融合,切實提升垃圾分類實效。”興(xing) 港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周玉虎介紹。
秉承便民原則,2023年下半年,興(xing) 港社區通過“板凳議事會(hui) ”的形式,對規範垃圾投放、合理化分類投放時間等具體(ti) 施行方式進行了充分討論,對居民代表提出的可操作性建議,進行采納實施。如今,垃圾分類小屋運行已經步入正軌,居民們(men) 還可以通過自主投放獲取相應積分,進一步激勵大家參與(yu) 垃圾分類,營造良好氛圍。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三定一督”小區314個(ge) ,211個(ge) 小區的384座分類屋在線視頻已接入無錫市智慧城管信息平台。
投放垃圾雖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是社會(hui) 治理的大事,更是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江陰市把實的要求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不斷把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條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難有人問,問寒問暖問到家。”江陰市政府相關(guan) 人士表示。
農(nong) 房翻建工作是盤活鎮村資源、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ju) 措,也是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課題。當前,環境優(you) 美、品質宜居的新農(nong) 村場景,在江陰市祝塘鎮廣闊鄉(xiang) 村大地徐徐展開。以景陽村高家基為(wei) 代表的一批新農(nong) 房正“拔地而起”,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再添一抹亮麗(li) 色彩。
景陽村高家基現有村民72戶、人口258人、土地麵積24666.79平方米。村莊裏大部分房屋建造於(yu) 20世紀80年代初,有些已破舊滲漏,且基礎設施落後,全村人居環境亟待整治提升。為(wei) 從(cong) 根本上改變村民落後的居住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景陽村村委深入群眾(zhong) ,組建高家基村民代表議事小組,“喝百家茶、坐百家凳”,積極收集居民農(nong) 房翻建訴求。同時發揮高家基一批黨(dang) 員的先鋒引領作用,依托村幹部、誌願者力量進行宣傳(chuan) 動員,深入講解農(nong) 房整體(ti) 移位建設方案,介紹村莊遠景規劃,消除村民疑慮,紮實推進高家基整村農(nong) 房翻建拆除工程落細落實,實現農(nong) 村住房更新改善。
景陽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沈嶽虎表示,該村的美麗(li) 農(nong) 居規劃充分尊重民意,結合實際解決(jue) 新村莊布點和翻建規劃等問題,並以鄉(xiang) 情鄉(xiang) 愁為(wei) 紐帶,有效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致力將高家基發展建設成為(wei) 集生態居住、鄉(xiang) 村休閑、文化傳(chuan) 承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化美麗(li) 鄉(xiang) 村。為(wei) 切實提升住房舒適度,村委考慮到後期住戶多數會(hui) 換掉普通窗戶,便一步到位裝上隔音密封窗,考慮到老年人上樓梯困難,還預留了電梯位。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據了解,接下來,江陰將通過開展新一輪經濟相對薄弱村幫扶工作,全麵清查盤活集體(ti) 資產(chan) ,建立健全鎮村、村村聯合發展平台和集體(ti) 農(nong) 業(ye) 發展公司,“一村一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年內(nei) 經營性收入超500萬(wan) 元的村占比達45%以上;堅持“調高、擴中、提低”,深入實施中等收入群體(ti) 壯大行動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深入開展全民參保擴麵專(zhuan) 項提升行動,完成社保擴麵新增3萬(wan) 人,穩步提升各類保障標準,健全政府救助與(yu) 慈善幫扶銜接機製,進一步織密紮牢社會(hui) 保障網……讓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切實讓主題教育成效更好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耿誌超 劉淞源 楊莎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