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山東濟陽:智慧種田種出“金西瓜”
春回大地,萬(wan) 物複蘇。初春的風拂來,溫柔地擦麵而過。春節期間,記者來到山東(dong) 省濟南市濟陽區仁風富硒蔬菜數字產(chan) 業(ye) 園(以下簡稱產(chan) 業(ye) 園),近距離感受“智慧種田”。
上午8:30,園區技術負責人鄭逢利在手機上輕輕一點,一座座大棚的棉被相繼自動升起。隨後,他又查看了大棚內(nei) 西瓜的長勢情況,向班長陳鳳英下達了“吊秧” 任務。
仁風富硒西瓜是濟陽區地域特色品牌產(chan) 業(ye) ,擁有23年的種植經驗。產(chan) 業(ye) 園是濟陽區打造的高端數字化產(chan) 業(ye) 園區,流轉孫家村、東(dong) 街村土地約300畝(mu) ,建設了49個(ge) 高標準設施農(nong) 業(ye) 大棚,在傳(chuan) 統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數字化實現生產(chan) 全要素管理,走出了設施農(nong) 業(ye) 托管服務的新路子。
“我從(cong) 手機上接到任務後,聯係了組內(nei) 3人,到大棚執行‘任務’。” 陳鳳英是東(dong) 街村人,她的組班有13名工人,管理著園區25個(ge) 大棚,上下班騎電車10分鍾,平時也就是幹些植保、去叉、吊秧、授粉等“輕快活”。
來到31號大棚門廳,一座台式LED屏映入眼簾,這是園區的數字化精準種植管控平台,也是園區管理的“總指揮台”。
“我們(men) 利用物聯網、5G等技術開發了數字化農(nong) 業(ye) 園區信物融合綜合管理操作係統,建設583台物聯網傳(chuan) 感器(包括檢測類340台、智能控製類212台、智能監控31台),每個(ge) 大棚裝有攝像頭和傳(chuan) 感器。”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張文波一邊為(wei) 記者展示一邊介紹,在這裏可以了解每個(ge) 大棚的空氣溫濕度、大氣壓力、葉麵溫度及土壤濕度、PH值等,如果超過設定溫度,係統會(hui) 自動報警。在這裏,還可以觀察每個(ge) 大棚作物的生長情況。
走進蔬菜大棚,一派春意盎然。嫩綠的西瓜秧已經一人高,葳蕤生香,大家你追我趕,可著勁順著吊秧繩向上伸展。3名工人正在吊秧,將伸展的瓜秧纏繞在吊秧繩上,動作快速敏捷。
土地流轉後,她們(men) 由村民變成了園區的產(chan) 業(ye) 工人,每個(ge) 月有3500元左右的工資。
“升降棉被、通風、澆水、施肥等‘重活’通過手機操作即可完成。” 鄭逢利隨身的手機就是他的工作台,一部手機管理園區49個(ge) 蔬菜大棚,係統會(hui) “告訴”他什麽(me) 時候澆水施肥,需要澆多少水施什麽(me) 肥。還可以通過大棚環境溫濕度的控製減少病蟲害,做好提前預防,減少農(nong) 藥使用。
鄭逢利向記者演示手機操作,並介紹說,我們(men) 通過物聯網精準控製技術可以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利用土壤水分、溫度的精準監測和無線控製,實現精準滴灌;采用水肥一體(ti) 化技術降低大棚環境濕度,來抑製蔬菜病蟲害的發生;在灌溉控製和防霜凍方麵,通過物聯網遠程控製係統可以減少人工使用50%以上。
“智慧種田大大提高了西瓜的產(chan) 量與(yu) 品質。” 鄭逢利自豪地表示,西瓜的含糖量、硒含量以及西瓜重量都是可監可控,甚至可以精準了解哪一個(ge) 西瓜成熟了。
“我們(men) 不但解決(jue) 了土地誰來種的問題,還解決(jue) 了種植標準化程度低及蔬菜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提高農(nong) 民的人均收入。”濟陽區副區長李憲亮表示,智慧種田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原來2人管理一個(ge) 蔬菜大棚,忙碌不停歇;而今1人管理2個(ge) 大棚,輕鬆不誤家中事。更重要的是,數字化管理不僅(jin) 改變了種植模式,還大大提高了西瓜的品質。
蔬菜大棚插上科技的翅膀,富硒西瓜也水漲船高。
“2023年,俺們(men) 公司的‘西之皇’一個(ge) 2.5斤,賣95元!”張桂花麻利地將最後一顆瓜秧纏在吊秧繩上,喜滋滋地說,科學種田就是好,不僅(jin) 更輕鬆,一下子還有了三份收入(土地流轉費、工資和股權分紅),妥妥的企業(ye) 主人,這西瓜簡直就是金瓜,幸福的日子趕上了時代的步伐。
據介紹,2023年,產(chan) 業(ye) 園西瓜畝(mu) 產(chan) 1900公斤,均價(jia) 每公斤30元(之前市場價(jia) 在5元/公斤),畝(mu) 產(chan) 值近6萬(wan) 元(過去大棚種植畝(mu) 產(chan) 值約2萬(wan) 元),帶動5個(ge) 村30餘(yu) 戶村民加入園區數字化種田。 西瓜收獲後,產(chan) 業(ye) 園還探索種植網紋瓜等高效瓜果,延伸了富硒西瓜產(chan) 業(ye) 鏈條,推進了現代化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發展。
“我們(men) 的目標是通過做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做好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品牌效應,引導農(nong) 戶按照園區種植標準,提高富硒西瓜產(chan) 業(ye) 的規模和產(chan) 值。”李憲亮表示,園區榮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信息中心2023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模式示範項目、濟南市智慧農(nong) 業(ye) 應用基地等稱號,帶動了濟陽區特色農(nong) 業(ye) 品牌產(chan) 業(ye) 升級,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帶動農(nong) 民增收致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