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角逐軟件名城:從“全國首個”到“數量第一”
新年伊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就2023年中國軟件名城評估結果發布通告,14座中國軟件名城裏江蘇“獨中三元”,分別是南京、蘇州和無錫。
事實上,作為(wei) 製造大省的江蘇也是軟件大省,而軟件產(chan) 業(ye) 、特別是工業(ye) 軟件更是建設製造強省的關(guan) 鍵支撐。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省完成軟件業(ye) 務收入1.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5%;其中工業(ye) 軟件產(chan) 業(ye) 鏈實現業(ye) 務收入3259.8億(yi) 元,同比增長15.2%。
實施加快工業(ye) 軟件自主創新的19條舉(ju) 措、印發《江蘇省軟件名園管理辦法》、啟動軟件產(chan) 業(ye) 政策宣貫解讀環省行……開年即開工,江蘇軟件產(chan) 業(ye) 建設快馬加鞭。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時也提出將推動工業(ye) 軟件高質量發展。
南京捷足先登
“軟件大道”,是南京首條以產(chan) 業(ye) 名稱命名的道路,全長5.3公裏。每到早高峰,“碼農(nong) 們(men) ”四麵趕來,湧向沿線的軟件企業(ye) 。
南京,是江蘇最早發力軟件產(chan) 業(ye) 的城市。2001年,在軟件業(ye) 務收入僅(jin) 有18億(yi) 元時,南京就提出“十五”期間破百億(yi) 並如期實現。4年後,該市正式對外宣布建設“中國軟件名城”,並舉(ju) 辦首屆南京“軟博會(hui) ”,把軟件產(chan) 業(ye) 定位為(wei) “第一優(you) 先鼓勵發展產(chan) 業(ye) ”。
到2010年,南京軟件產(chan) 業(ye) 規模首次突破千億(yi) 元,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中國軟件名城”。此後,當地精心布局的中國(南京)軟件穀、南京軟件園、江蘇軟件園“一穀兩(liang) 園”成形。
在產(chan) 業(ye) 環境虹吸下,頭部軟件企業(ye) 接續落地。中興(xing) 通訊、華為(wei) 兩(liang) 巨頭率先選址落戶。這些年來,阿裏巴巴江蘇總部、字節跳動南京研發中心等一批頭部企業(ye) 也入駐南京,反哺中小企業(ye) ,形成“以大帶小”的集群式發展格局。
目前,南京聚集涉軟從(cong) 業(ye) 人員約85萬(wan) 人,擁有重點涉軟企業(ye) 4000家左右,市內(nei) 53所高校開設軟件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2022年,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產(chan) 業(ye) 上榜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2023年,該市軟件業(ye) 務收入達8000億(yi) 元,居江蘇省第一。
“軟”實力的背後是“軟環境”。《中國軟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紫金指數(2023)》顯示,南京在政策環境、專(zhuan) 項基金設立指標上得分第一。過去兩(liang) 年,《南京市推進軟件名城提質升級打造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行動計劃》《南京市推進產(chan) 業(ye) 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先後出台,進一步助力打造軟件產(chan) 業(ye) 好生態。
在南京的示範作用下,自“十三五”開始,江蘇軟件產(chan) 業(ye) 規模一直位居全國前列。2020年,江蘇軟件產(chan) 業(ye) 規模首次過萬(wan) 億(yi) 。在這前後,蘇州、無錫兩(liang) 市也接連榮膺“中國軟件特色名城”。
江蘇全線布局
蘇州從(cong) 2012年開始申創“中國軟件名城”,軟件業(ye) 務收入年均增長率接近20%。在2018年工信部組織的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實地評估中,評估專(zhuan) 家組一致認為(wei) 蘇州市軟件產(chan) 業(ye) 持續快速發展,給出了高達106.7分的評估成績。次年,蘇州獲評工業(ye) 軟件方向的“中國軟件特色名城”。
北向瀕臨(lin) 旺山、東(dong) 向距太湖僅(jin) 兩(liang) 公裏,太湖軟件園所在的片區依山傍水。這裏既有好風景,也有好產(chan) 業(ye) ,一批又一批軟件企業(ye) 相繼落戶,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得以彰顯。
通過科學布局、錯位發展,蘇州形成了以金雞湖軟件產(chan) 業(ye) 園、太湖軟件產(chan) 業(ye) 園、蘇高新軟件園等為(wei) 代表的工業(ye) 軟件核心集聚區。此外,蘇州還建成江蘇軟件名園2個(ge) 、省級信創先導區3個(ge) 、省級互聯網眾(zhong) 創園6個(ge) 、省級“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16個(ge) ,推動首批22個(ge) 市級數字經濟特色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
緊隨其後,“中國物聯網之都”無錫在2021年獲評物聯網和平台軟件方向的“中國軟件特色名城”。
無錫入選,亦實至名歸。人民網注意到,當地在車聯網、區塊鏈等新興(xing) 業(ye) 態領域進行創新實踐,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計算等未來產(chan) 業(ye) 。2023年,無錫軟件產(chan) 業(ye) 業(ye) 務收入超2000億(yi) 元。
全線布局,遍地開花。早在2007年,江蘇即最早以地方性法規《江蘇省軟件產(chan) 業(ye) 促進條例》來加持軟件產(chan) 業(ye) 的發展。當前,江蘇以南京、無錫、蘇州為(wei) 中心形成軟件產(chan) 業(ye) 集聚帶,常州、鎮江、南通的嵌入式軟件,宿遷、揚州的信息技術服務業(ye) 保持較快增長……江蘇軟件產(chan) 業(ye) 正向“蘇皖”及“蘇滬浙”方向聯動,形成“沿長江軟件創新走廊”。
如何以一市之力實現軟件產(chan) 業(ye) 萬(wan) 億(yi) 突破?南京正加緊破題。
“著力在提升創新能力上下功夫,推進產(chan) 學研協同攻關(guan) 和技術成果轉化;在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上下功夫,加快集聚一批全球軟件500強企業(ye) 、國內(nei) 軟件百強企業(ye) 、國內(nei) 外上市軟件企業(ye) 。”在去年舉(ju) 辦的中國工業(ye) 軟件供需大會(hui) 暨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chan) 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hui) 上,南京市市長陳之常提出了上述發展目標。
按照南京市的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規模突破1萬(wan) 億(yi) 元,涉軟從(cong) 業(ye) 人員超110萬(wan) 人,產(chan) 業(ye) 規模和綜合競爭(zheng) 力穩居全國前列。
工業(ye) 軟件發力
在軟件行業(ye) 中,工業(ye) 軟件占比不大,卻是工業(ye) 製造的大腦和神經。對於(yu) 正在建設製造強省的江蘇來說,務須“軟”“硬”兼備。
作為(wei) 工業(ye) 領域操作係統的開發企業(ye) ,南京翼輝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國內(nei) 工業(ye) 操作係統的產(chan) 業(ye) 規模目前不到千億(yi) ,但若將其作為(wei) 基座向工業(ye) 裝備、智能製造場景衍生,未來可望擴大到萬(wan) 億(yi) 級的市場規模。”
“在汽車製造業(ye) ,不管是上規模的整車廠,還是多品種小批量的中小企業(ye) ,其生產(chan) 計劃和實際都存在一些差異。”無錫雪浪工業(ye) 軟件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峰說,“基於(yu) 此,我們(men) 研發了工廠仿真與(yu) 實時優(you) 化軟件,可提前預演驗證生產(chan) 計劃,讓工廠降本增效。”
除了“智慧生產(chan) ”,工業(ye) 軟件還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賦能“智慧生活”。在軟件算法支撐下,蘇州“聰明的車”“智慧的路”等智能交通場景可觸可感。
瞄準高端工業(ye) 軟件,搶抓產(chan) 業(ye) 新賽道。這些年來,南京一大批工業(ye) 軟件企業(ye) 以豐(feng) 富的工業(ye) 場景為(wei) 磨刀石,以新製造業(ye) 的有效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充分利用雲(yun) 、AI、大數據、先進網絡等新技術,更換科技競爭(zheng) 的賽道。目前,南京工業(ye) 軟件產(chan) 品廣泛應用在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電力能源、鋼鐵、航空、航天、船舶等重點行業(ye) 。
此前,江蘇已將工業(ye) 軟件作為(wei) “十四五”期間的發展重點列入全省軟件產(chan) 業(ye) 規劃。超前布局也讓江蘇收獲碩果:2023年,江蘇完成工業(ye) 軟件業(ye) 務收入3259.8億(yi) 元,同比增長15.2%,高出軟件業(ye) 全行業(ye) 增速5.7個(ge) 百分點。
去年12月底,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工業(ye) 軟件自主創新的若幹政策措施》,從(cong) 6大方麵共19條具體(ti) 措施進一步加快推動基礎軟件和工業(ye) 軟件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其中重點強調了“支持創新產(chan) 品首試首用”。
“江蘇在軟件產(chan) 業(ye) 方麵還有很強的後勁,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發與(yu) 互聯網大數據息息相關(guan) ,需要從(cong) 產(chan) 學研用各方麵協同做好規劃。”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唐金輝認為(wei) ,致力打造“研發—應用—迭代”良性發展生態,江蘇還可以做得更好。
已有“量”多,更要“質”優(you) 。江蘇明確,到2025年,全省軟件產(chan) 業(ye) 規模力爭(zheng) 達到1.6萬(wan) 億(yi) 元,培育10家百億(yi) 級頭雁型軟件企業(ye) ,建成1個(ge) 國家級軟件產(chan) 業(ye) 集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