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質量的高校思政課(專題深思)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guan) 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高校辦好思政課,需要在教學方式上堅持守正創新,著力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助力培養(yang) 更多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強化問題導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及時更新教學內(nei) 容”。高校思政課創新需要強化問題導向,聚焦時代問題,多瞄準學生的現實關(guan) 注點、思想困惑點、理論渴求點、內(nei) 心需求點及時更新教學內(nei) 容,多從(cong) 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的思路確定思政課程主題、設計教學方式,更好激發學生的興(xing) 趣。以政治經濟學教學為(wei) 例,在一些方麵人工智能正在代替腦力勞動進行創造和生產(chan) ,該如何運用勞動價(jia) 值論分析這些新現象?要通過主動挖掘新問題、探索回答新問題,更好展現馬克思主義(yi) 與(yu) 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yi) 是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引導學生更加自覺地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運用到看待事物、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中。
善用案例教學。學習(xi) 理論最有效的辦法是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高校辦好思政課,首先要引導學生研讀經典,認真學習(xi) 原著原文,打好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案例教學,善於(yu) 運用豐(feng) 富的中國案例闡釋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如何運用於(yu) 中國實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要依據“兩(liang) 個(ge) 結合”的科學內(nei) 涵選擇案例,拓展案例來源,深入挖掘我們(men) 黨(dang) 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懈奮鬥並取得輝煌成就的偉(wei) 大曆程和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綿延不絕的大曆史,把其中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吸引力的素材凝練為(wei) 闡釋黨(dang) 的創新理論真理力量和實踐偉(wei) 力的生動課程案例,讓學生產(chan) 生共情共鳴共振。
結合社會(hui) 實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必須堅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用實踐來實現真理、檢驗真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校辦好思政課,要注重讓學生通過社會(hui) 實踐活動來學習(xi) 領會(hui) 黨(dang) 的創新理論,增進對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調查研究,讓學生既能在課堂上學經典、知理論,更能通過調查研究來運用理論,感悟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wei) 力。思政課和社會(hui) 實踐大課堂結合起來,就能更接地氣、更有生氣,思政教育就更能入耳、入腦、入心。要精心設計實踐教學環節,比如鼓勵思政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鮮明、簡便易行的走訪參觀、問卷訪談等調研實踐活動,把聯係實踐、深入現實、促進知行合一貫穿教學全過程,讓思政課更加可感、可知、生動、鮮活。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