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為2000餘人適配康複輔具
“這麽(me) 好的助聽器,一下子買(mai) 2台,得多少錢呀。閨女,你掙錢不容易,咱們(men) 不買(mai) 這麽(me) 多。”近日,烏(wu) 蘭(lan) 察布市卓資縣六蘇木鄉(xiang) 六蘇木一村低保戶四娃(化名)眼淚汪汪地望著閨女金花說。
“爸,助聽器不花錢,是政府給咱低保戶發的,您跟媽放心戴吧!”金花說。
這感人的一幕發生在卓資縣南窯子社區。內(nei) 蒙古民政廳康複輔助器具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助康工程”項目,為(wei) 當地20位低保、特困、低收入困難群眾(zhong) 適配助聽器40台。
“助康工程”項目是造福殘疾人家庭及社會(hui) 的重要民生工程。2023年,自治區民政廳“助康工程”項目共為(wei) 189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配置假肢206具,為(wei) 2000餘(yu) 人適配康複輔具2447件。
“我們(men) 不僅(jin) 要幫助困難殘疾人恢複身體(ti) 基本機能,更要提高他們(men) 的生活質量。”內(nei) 蒙古自治區康複輔助器具中心工作人員說。
今年30歲的金花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但她不負家人期望,順利讀完大學並在呼和浩特市成家立業(ye) 。
由於(yu) 父母耳聾多年,孝順的金花一直都有個(ge) 願望,就是讓殘疾的父母聽見他們(men) 姐弟的聲音。不久前,接到卓資縣民政局電話的第一時間,她就從(cong) 呼和浩特市趕回卓資縣,著手為(wei) 父親(qin) 準備申請表和相關(guan) 證件,並來到服務現場,當她聽工作人員說父母都符合“助康工程”篩查條件,都能免費驗配助聽器時,喜極而泣。
兩(liang) 位老人配完助聽器後,金花激動地說:“父母雖然錯過了很多我們(men) 的聲音,但是以後能聽見孫子孫女喊他們(men) 爺爺奶奶了,這是一件多幸福的事。爸爸也能戴著助聽器與(yu) 人交流了,太開心了。”
金花家的故事是“助康工程”實施過程中惠及低保、特困和低收入殘疾人家庭故事中的一個(ge) 縮影。“助康工程”項目就是服務困難殘疾人所需,並在堅持保基本、應救盡救的原則下,為(wei) 有康複輔助器具需求的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中的殘疾人提供適配服務,幫助他們(men) 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創業(ye) 就業(ye) 能力,提升其幸福感和獲得感。
今年,為(wei) 推動全區各盟市建設本地區康複輔具暨適老化產(chan) 品展示服務示範平台,我區迅速推開康複輔具進社區專(zhuan) 項行動, 讓老年人、殘疾人享受到更加便利可及的服務。
“目前,我們(men) 已經將 9種產(chan) 品增至24種產(chan) 品,樹立了‘助康工程’項目品牌。”內(nei) 蒙古自治區民政廳社會(hui) 事務處副處長喬(qiao) 麗(li) 榮說,我們(men) 將持續深入推進“助康工程”項目,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豐(feng) 富康複輔具產(chan) 品種類,優(you) 化項目服務流程,並大力發展康複輔具產(chan) 業(ye) ,推動各盟市建設本地區康複輔具暨適老化產(chan) 品展示服務示範平台,迅速推開康複輔具進社區專(zhuan) 項行動,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切實讓老年人、殘疾人享受到更加便利可及的服務,以實際成效提升基本養(yang) 老服務水平,促進康複輔具產(chan) 業(ye) 和銀發經濟發展。(記者 趙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