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啟動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省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實施《安徽省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安徽省級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建設正式啟動。安徽省將瞄準“7+N”重點領域和方向,到2027年建設10個(ge) 左右省級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到2030年累計建設30個(ge) 左右省級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
到2027年建成10個(ge) 左右
什麽(me) 是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是以重大需求為(wei) 導向,以未來技術突破和產(chan) 業(ye) 化為(wei) 目標,構建創新資源持續匯聚、創新成果高效轉化、產(chan) 業(ye) 生態迭代完善、產(chan) 業(ye) 成果不斷湧現的未來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平台。”
方案明確,到2027年,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先進材料、人形機器人等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領域建設10個(ge) 左右省級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積極創建國家級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
到2030年,安徽省將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創新引領的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培育30家左右上市企業(ye) ,新增60家左右創新和公共服務平台,主導或參與(yu) 製定100項左右標準,推出100件左右高端“三首”產(chan) 品,建設運營一批示範性強的未來產(chan) 業(ye) 應用場景。推動省級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成為(wei) 安徽省未來技術創新策源地、創新成果轉化試驗地、未來場景應用引領地、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集聚地。
瞄準“7+N”重點領域
方案錨定了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建設的重點領域。安徽省將瞄準“7+N”重點領域和方向,重點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先進材料、低碳能源、生命與(yu) 健康、未來網絡等7個(ge) 領域,協同推進第三代半導體(ti) 、先進裝備製造、區塊鏈、元宇宙等領域發展。
安徽商報融媒體(ti) 記者在方案中看到,在量子科技領域,安徽省將加快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突破和產(chan) 業(ye) 化,前瞻布局量子芯片、量子算法等量子計算關(guan) 鍵技術,引領新一輪信息革命。在空天信息領域,培育低空經濟、商業(ye) 航天新增長點,加快空天探測、在軌服務、開發、利用、保護等前沿技術工程化,拓展發展新空間。
探索建立風險補償(chang) 機製
方案聚焦了先導區建設八大任務,加快關(guan) 鍵技術創新突破、加速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加快多元場景開發開放、培育融通發展企業(ye) 梯隊、招引建設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增強產(chan) 業(ye) 基礎支撐能力、完善培育發展服務體(ti) 係。
安徽省將優(you) 先在先導區布局和爭(zheng) 創一批省級以上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和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未來技術遴選與(yu) 多路徑、交叉融合探索。支持先導區建設一批專(zhuan) 業(ye) 化、市場化的未來產(chan) 業(ye) 概念驗證中心、中試驗證平台,強化技術熟化、工程化放大、原型製造、可靠性驗證等轉化服務能力。
加快多元場景開發開放,方案明確,鼓勵先導區內(nei) 頭部企業(ye) 運用通用大模型和行業(ye) 大模型,開發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柔性顯示、數字建築、智慧家居、天地一體(ti) 通信終端、智能診療、虛擬教學、仿真實訓等一批標誌性產(chan) 品和服務。鼓勵先導區所在地政府、企業(ye) 、高校院所主動策劃、開發開放融合場景、標誌性場景以及試驗驗證和示範應用場景,推動前沿技術創新、應用和突破。探索建立新技術、新產(chan) 品研發應用風險補償(chang) 機製。
實施先導區畢業(ye) 升級機製
方案明確,未來將按照自主謀劃、先建後定、動態調整、梯度培育的方式,支持省級以上開發區或特色園區創建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統籌推進科技創新、示範應用、體(ti) 製機製、政策舉(ju) 措先行先試,探索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發展新路徑、新模式。
安徽商報融媒體(ti) 記者從(cong) 省發改委了解到,對於(yu) 先導區創建方向和成果等情況將以包容的態度綜合評估,分類給予改進提檔升級,實施先導區畢業(ye) 升級機製,達到目標績效後,升級為(wei) 省級未來產(chan) 業(ye) 集群。
安徽商報融媒體(ti) 記者 劉媛媛 通訊員 張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