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新春走基層丨一木一紙印華年

發布時間:2024-02-27 10:48: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適當噴水,給木版上墨,必須上勻。木版刷亮了把紙輕輕鋪上,鋪上就不要動了,用力趟一遍,從(cong) 中間向四周慢慢推平……”

  2月23日,太原美術館一角,墨香味彌漫。年近七旬的吳百鎖在一群人注視下,手把手教一名8歲的女孩製作木版年畫,一臉認真。

  一長桌、一梨木、一紅紙,經過潤墨、鋪紙、按壓,自宣紙一角輕輕提起,短短幾分鍾,小女孩手中,一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祥雲(yun) 龍》年畫躍然紙上。

  盡管一場暴雪剛過,道路濕滑,但市民們(men) 還是從(cong) 各處趕來,參加這場元宵節文化體(ti) 驗活動,感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韻味。

  吳百鎖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絳州木版年畫傳(chuan) 承人。這個(ge) 春節,他亮出拿手絕活,以生肖龍為(wei) 主題,創作了一係列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感兼具的木版年畫和各種文創產(chan) 品。年畫好看,名字也新潮,《龍行龘龘》《蓮年有魚》《富貴福》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許。這些作品因貼近生活,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今年訂單比往年還多,前段時間我每天睡四五個(ge) 小時,從(cong) 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印製了。”吳百鎖說,購買(mai) 年畫的來自全國各地,也有外國人,“前段時間還給馬來西亞(ya) 、法國顧客寄過去好幾百幅呢!”

  年畫都是手工製作,比起省事,吳百鎖更看重質感。一幅年畫從(cong) 刻版到完成,中間曆經七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獨特技法。在他看來,年畫不僅(jin) 要外觀好看,還要充滿神韻。

  “我手上這幅年畫,叫祥雲(yun) 龍,寓意就是龍年要龍騰虎躍,吉祥如意……”活動現場,吳百鎖拿起一個(ge) 文創擺件介紹道。祝福的話從(cong) 這位白發白須、身著紅色唐裝的和藹老者口中說出,更添一份喜慶。

  排隊領年畫的人群中,喊出一聲“好”!循聲望去,一名40歲上下的時髦女士快人快語,“您在省圖做活動我就參加了,過年家裏擺的就是您的作品,特別有年味。今天是專(zhuan) 程來體(ti) 驗製作的,也想了解更多年畫背後的故事。”

  每次做文化推廣活動,吳百鎖都要現場製作、免費送出近百張年畫。“生活裏有什麽(me) ,年畫裏就有什麽(me) ”,各行各業(ye) 、各個(ge) 年齡的人,在吳百鎖的年畫裏都能找到慰藉。

  據介紹,絳州木版年畫分為(wei) 門神、侍女、戲曲故事、祈福等8類,發端於(yu) 宋金,興(xing) 盛於(yu) 明清,已傳(chuan) 承近千年,以用色鮮豔、注重寓意而聞名,是中國木版年畫藝術的重要代表。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原有作坊停產(chan) 歇業(ye) ,老版散失民間,匠人老去,傳(chuan) 統技藝麵臨(lin) 失傳(chuan) 的困境。

  在傳(chuan) 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吳百鎖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三十多年來,從(cong) 事文化領域工作的吳百鎖和愛人一直在做絳州木版年畫的收集、保護、整理、研究工作。“目前我們(men) 收藏了各個(ge) 時期的老木版3000多塊,涉及生活中各個(ge) 領域,有宋元時期的、明代的、清代的,也有現代的,可以製作出1000多個(ge) 品種的絳州木版年畫。”吳百鎖自信滿滿。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視,對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工作的深入推進,吳百鎖創作的木版年畫更受歡迎了。

  除了趕製訂單,他還經常受邀參加各種展示交流活動,除了國內(nei) 的城市,還前往韓國、日本、匈牙利、馬來西亞(ya) 等國家和地區,近距離展示我國的非遺文化魅力。同時,他還與(yu) 部分學校搭建合作平台,建立絳州木版年畫傳(chuan) 習(xi) 所,吸引年輕人學習(xi) 製作,推動非遺文化的傳(chuan) 承和保護。

  “興(xing) 趣能謀生,是件幸福的事兒(er) 。希望通過我的作品,進一步宣傳(chuan) 推廣這項非遺技藝,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木版年畫,並把這項技藝好好傳(chuan) 下去。”吳百鎖願望迫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