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北疆文化”品牌,數說2023年內蒙古文旅新發展
回首2023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圍繞打響“北疆文化”品牌,加快推進“旅遊四地”建設,文化事業(ye) 繁榮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加速升級,“供需兩(liang) 旺、高開高走”。全年累計接待國內(nei) 遊客2.3億(yi) 人次,是上一年的2.49倍;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3354.68億(yi) 元,是上一年的3.18倍。
2023年,全區文旅市場活力湧現。假日市場持續火爆,日均接待量達288萬(wan) 人次,日均旅遊收入超20億(yi) 元。165萬(wan) 人次參與(yu) 呼和浩特跨年夜活動,500萬(wan) 遊客參加烏(wu) 蘭(lan) 察布之夜活動,“相約草原”“遇見那達慕”等6800餘(yu) 項主題活動圈粉中外遊客。入冬以來,全區各地累計開展千餘(yu) 項冰雪旅遊活動,3000多個(ge) 親(qin) 子團體(ti) 驗“向西一步去滑雪 遊龍禦馬迎新春”係列活動,各大滑雪場線上門票銷售額突破同期的8倍。全區457家A級景區接待遊客9223.18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56.5%,營業(ye) 收入59.98億(yi) 元,同比增長241%。
2023年,全區文化服務煥發活力。累計開展文化演出活動5.35萬(wan) 餘(yu) 場。烏(wu) 蘭(lan) 牧騎走邊關(guan) 1.8萬(wan) 公裏,深入基層牧區、軍(jun) 營、廠礦演出。榮獲“荷花獎”等各類國家級文藝獎項47個(ge) ,6台劇目全國巡演。公共文化場館接待人次是上一年同期的1.7倍。全區等級圖書(shu) 館占比達到82%。內(nei) 蒙古展覽館舉(ju) 辦“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等11項展覽活動、170場社會(hui) 教育活動,接待參觀團體(ti) 1.1萬(wan) 個(ge) 、觀眾(zhong) 95萬(wan) 多人次。400家圖書(shu) 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服務惠及5262.42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26.5%。
過去的一年,全區文化業(ye) 態持續壯大。累計建成高等級自駕車營地、度假區、露營地279個(ge) ,創建國家級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旅遊休閑街區等國家級旅遊品牌17個(ge) ,5C、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總量位居全國第二。認定自治區級非遺傳(chuan) 承教育實踐基地、旅遊體(ti) 驗基地、特色村鎮街區98個(ge) 。認定自治區重點培育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10個(ge) 、自治區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8個(ge) ,建成“我和草原有個(ge) 約定”文創實體(ti) 店20個(ge) 。
過去的一年,內(nei) 蒙古遺產(chan) 保護創新發展。“內(nei) 蒙古巴林左旗遼上京皇城南部建築遺址”發掘項目和“內(nei) 蒙古清水河縣後城咀新石器時代石城址”發掘項目雙雙入圍2023年度“中國考古新發現”。實施文物保護工程42項,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11項、搶救性考古發掘項目14項。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230件/套。推出“北疆印跡”等精品展覽300餘(yu) 個(ge) 。
這一年,品牌效應助力發展。“百萬(wan) 人互遊”計劃帶火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市場,累計接待三個(ge) 區域遊客2195萬(wan) 人次,其中京津冀遊客增長357.21%,長三角遊客增長959.9%,珠三角遊客增長1215.6%。全區星級飯店實現營業(ye) 收入24.19億(yi) 元,同比增長58.1%。OTA平台訂單增長230%。
2023年,全區項目建設勢頭強勁。86個(ge) 文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7.55億(yi) 元,107個(ge) 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總金額33.45億(yi) 元。草原宿集、冷極村等一批高品質項目開門迎客。評定3A、4A級旅遊景區和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休閑街區和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鎮83個(ge) 。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2024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工作主線,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守正創新、真抓實幹,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著力打響“北疆文化”品牌,不斷推動內(nei) 蒙古文旅“火”起來。文旅品牌“陪你一起看草原”一定會(hui) 成為(wei) 最美的旅行,文創品牌“我和草原有個(ge) 約定”一定會(hui) 成為(wei) 最美的約定。(記者 馮(feng) 雪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