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已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的階段(權威發布)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邀請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有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關(guan) 情況。
交通、生態、產(chan) 業(ye) 等重點領域協同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在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有關(guan) 部門攻堅克難、狠抓落實,推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dang) 組成員郭蘭(lan) 峰從(cong) 幾方麵作了介紹。
規劃政策框架搭建形成。2015年6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以此為(wei) 藍圖,有關(guan) 方麵製定了相關(guan) 規劃,相關(guan) 部門也出台了產(chan) 業(ye) 、教育等專(zhuan) 項規劃和配套政策,形成了目標一致、層次明確、相互銜接的規劃政策體(ti) 係。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進展。首批高校、醫院、央企總部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北京首都功能布局不斷優(you) 化,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趨完善,北京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的階段。當前,雄安新區城市框架已經基本顯現,對外骨幹路網全麵建成,白洋澱水質基本保持在Ⅲ類。
重點區域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10多家北京醫院與(yu) 河北北三縣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天津濱海新區改革開放取得實效,2023年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200萬(wan) 標箱。在河北,張家口市加快建設首都水源涵養(yang) 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唐山提前完成單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標任務。
交通一體(ti) 化網絡加快構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態協同治理成效明顯,2023年區域PM2.5比2014年下降近六成。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作持續強化,中關(guan) 村企業(ye) 在天津、河北設立分支機構1萬(wan) 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800億(yi) 元。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推進,9900餘(yu) 家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直接結算。
體(ti) 製機製改革創新深入推進。京津冀推出第一批165項資質資格相互認證,230餘(yu) 項高頻特色便民服務實現“自助辦”,自貿試驗區51項製度創新成果向全國複製推廣。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穩步推進,雄安新區正在拔節生長
會(hui) 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有關(guan) 負責同誌分別介紹了當地為(wei)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所做的重點工作和取得的主要進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穩步推進,一批標誌性重大工程拔地而起。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介紹,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二期已經全部建成投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迎客,環球主題公園成為(wei) 北京文旅新地標,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dong) 六環入地改造全麵提速。
天津加強與(yu) 北京對接聯動,市場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桂平作了具體(ti) 介紹:加快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建成運營津興(xing) 城際高鐵;發揮天津港優(you) 勢,促進區域資源共享共用;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麵持續增強協同發展內(nei) 生動力,去年北京流向天津的技術合同達2324項,成交額同比增長85%;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協同聯動。
從(cong) “一塊地”到“一張圖”,再到“一座城”,雄安新區正在拔節生長。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成中表示,近年來河北有序推進承接疏解,“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疏解政策環境;打造高品質生產(chan) 生活環境,雄安商服中心等商業(ye) 辦公住宅配套設施投入使用;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ye) 環境,推動籌建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
久久為(wei) 功、善作善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台階
“過去十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是夯基壘台、落子布局,重在調整優(you) 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的階段。”郭蘭(lan) 峰表示,下一步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三省市一起,久久為(wei) 功、善作善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台階。
圍繞解決(jue) 北京“大城市病”的問題,抓住疏解不放鬆。當前,疏解的第一批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下一步將實施新一批具備條件的疏解項目,同時更加注重在疏解過程中提升。
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好北京“新兩(liang) 翼”,培育區域增長極。在雄安新區繼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完善相關(guan) 體(ti) 製機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著力加強科技創新、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等功能,推動綠色發展,增強北京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促進重點區域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以首都為(wei) 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下一步,將製定出台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做好北京通州區與(yu) 河北廊坊北三縣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工作,持續推進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yang) 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抓好唐山高質量發展方案落實。同時,發揮好京津冀對山東(dong) 、內(nei) 蒙古、山西等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創新協同發展體(ti) 製機製,推動重點領域協同向規則協同並重轉變。加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融合,推動自貿區等開放平台加強製度創新合作,深化市場一體(ti) 化改革。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推動協同發展。推動京津冀教育資源共享,推動京津冀醫聯體(ti) 建設,強化社保、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的政策協同。持續推進三北防護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讓京津冀的天更藍、水更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