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內蒙古“小”農險的大作為

發布時間:2024-03-06 11:15: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我們(men) 著力推動農(nong) 業(ye) 保險‘擴麵、增品、提標’,強化保險保障。2023年,全區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0.64%,為(wei) 超200萬(wan) 戶次農(nong) 戶提供風險保障近5000億(yi) 元,農(nong) 業(ye) 保險穩農(nong) 助農(nong) 作用日益突出。”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內(nei) 蒙古監管局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優(you) 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yu) 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ye) ,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

  內(nei) 蒙古是祖國北疆“糧倉(cang) ”“肉庫”“奶罐”,是國家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區和8個(ge) 糧食規模外調省區之一,肩負著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的重大政治任務。以“小”農(nong) 險構建“大食物”保險保障體(ti) 係,內(nei) 蒙古正深度破題。

  2023年1月1日,全區首單生鮮乳價(jia) 格指數保險在呼倫(lun) 貝爾市落地,提供風險保障2165萬(wan) 元。為(wei) 助力自治區奶業(ye) 振興(xing) ,以提高呼倫(lun) 貝爾市畜牧生產(chan) 的防災抗災能力為(wei) 著力點,呼倫(lun) 貝爾市政府出台特色保險政策,重點在阿榮旗和額爾古納市牛奶產(chan) 業(ye) 主產(chan) 區開展生鮮乳價(jia) 格指數保險項目,降低由於(yu) 生鮮乳市場價(jia) 格下跌給奶牛養(yang) 殖戶、養(yang) 殖企業(ye) 造成的經濟損失,進一步提升奶牛養(yang) 殖積極性,穩定乳產(chan) 業(ye) 基地奶源供給。

  2023年9月27日,自治區黨(dang) 委金融辦聯合自治區農(nong) 牧廳舉(ju) 辦全區協同推進牲畜活體(ti) 貸款工作會(hui) 議。會(hui) 上,15家金融機構共同簽署“內(nei) 蒙古自治區協同推進牲畜活體(ti) 貸款合作備忘錄”,共同啟動自治區牲畜活體(ti) 貸款新模式。

  “該模式依托‘金融服務畜牧業(ye) 雲(yun) 平台’,由保險公司為(wei) 養(yang) 殖戶提供風險保障,銀行根據牲畜保險價(jia) 值給肉牛、奶牛養(yang) 殖戶批量授信,擔保公司為(wei) 貸款風險提供部分連帶責任保證擔保,貸後監管機構對牲畜生產(chan) 進行動態監管。牲畜活體(ti) 貸款新模式切實打通了融資‘主體(ti) 弱、缺抵押、少渠道’堵點,讓金融活水在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轉起來。該模式榮獲‘內(nei) 蒙古自治區2023年金融支農(nong) 支牧十大創新模式獎’。”自治區黨(dang) 委金融辦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2023年9月27日,甜菜期貨價(jia) 格保險在烏(wu) 蘭(lan) 察布商都縣落地,共計為(wei) 當地4.3萬(wan) 畝(mu) 甜菜提供風險保障1.83億(yi) 元,填補了全區範圍內(nei) 甜菜價(jia) 格保障方麵的空白。該保險有效彌補了甜菜價(jia) 格上漲而喪(sang) 失的價(jia) 格紅利,進一步穩固訂單農(nong) 業(ye) 鏈條,護航地方優(you) 質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

  2023年10月9日,全國首單退化草原生態修複成本補償(chang) 保險落地包頭,為(wei) 包頭市固陽縣1萬(wan) 畝(mu) 山地草原提供100萬(wan) 元風險保障。該險種打破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保險僅(jin) 針對災害進行理賠的固有模式,開創性地以提升植被蓋度、幹草產(chan) 量等指標進行正向賠付激勵,比如植被覆蓋度提高5%或幹草產(chan) 量達到10公斤/畝(mu) 等都將按比例進行保險補償(chang) ,鼓勵農(nong) 牧民積極參與(yu) 退化草原生態修複,對保護草原資源、保障牧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

  內(nei) 蒙古是農(nong) 牧業(ye) 大區,又屬幹旱地區。十年九旱、風雹洪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以一個(ge) 個(ge) 保險創新產(chan) 品為(wei) “支點”,內(nei) 蒙古正在撬動農(nong) 業(ye) 保險大杠杆。

  自治區各級財政充分安排保費補貼資金預算,堅持應補盡補,支持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健康發展。2023年,各級財政累計投入保費補貼資金58億(yi) 元以上,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為(wei) 自治區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平穩快速發展提供支撐。2023年全區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72.48億(yi) 元,同比增長6.52億(yi) 元,增長勢頭強勁,農(nong) 業(ye) 保險已成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加快實現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農(nong) 惠農(nong) 舉(ju) 措。

  擴大“菜籃子”、充實“米袋子”, 2023年,內(nei) 蒙古推動實現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12個(ge) 盟市全覆蓋,為(wei) 烏(wu) 蘭(lan) 察布等地區的蓧麥、赤峰的穀子(小米)及蘋果、呼和浩特等地的藜麥、烏(wu) 海的葡萄等45個(ge) 種植業(ye) 品種,通遼的肉牛、錫林郭勒的肉羊和馬匹、阿拉善的駱駝、呼倫(lun) 貝爾的鹿等21個(ge) 畜禽品種提供風險保障。

  “端牢中國碗、裝好中國糧”,2023年,內(nei) 蒙古玉米、稻穀、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全區所有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為(wei) 108.62萬(wan) 戶種糧農(nong) 戶提供風險保障440億(yi) 元;奶牛、能繁母豬、育肥豬等養(yang) 殖業(ye) 險種參保率超過85%,為(wei) 16.8萬(wan) 養(yang) 殖戶提供風險保障447億(yi) 元。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支農(nong) 惠農(nong) 作用日益顯現,為(wei) 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兜牢“保障網”。

  助推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方麵,2023年,全區地方優(you) 勢特色險種實現增品擴麵,將穀子保險納入自治區財政補貼範圍,新增3個(ge) 旗縣開展肉牛保險。截至目前,自治區地方優(you) 勢特色險種已達11個(ge) ,在全區83個(ge) 旗縣廣泛開展,保費規模達到3.99億(yi) 元,為(wei) 農(nong) 牧民多層次、差異化的風險保障需求提供支撐。

  通遼政策性肉牛保險取得新突破。通遼是“中國黃牛之鄉(xiang) ”“中國草原肉牛之都”,是重要的肉牛產(chan) 業(ye) 集群核心區。2019年,通遼科左後旗和科左中旗先行試點開展政策性肉牛保險試點,保險責任覆蓋疾病、疫病、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等主要風險。2020年,該項目在通遼全域進行推廣。截至2023年12月末,通遼政策性肉牛保險累計為(wei) 肉牛提供風險保障17.46億(yi) 元,賠付支出6304.46萬(wan) 元,受益農(nong) 戶7984戶(次) 。

  錫林郭勒肉羊天氣指數保險得到推廣。2019年,錫林郭勒盟試點推行肉羊天氣指數保險,錨定雪災、旱災等天氣指數,就中、重度災害發生給予賠付,成為(wei) 全國首創的肉羊養(yang) 殖結合氣象變化的保險產(chan) 品。截至2023年12月末,錫林郭勒肉羊天氣指數保險為(wei) 27萬(wan) 隻肉羊提供風險保障5205.75萬(wan) 元。

  產(chan) 業(ye) 發展,保險先行。在2023年開展的全國各省區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綜合績效評價(jia) 中,內(nei) 蒙古位列全國各省區第4名,由2022年第14名大幅晉位升級了10位。

  農(nong) 業(ye) 保險正在密織內(nei) 蒙古沃野田疇風險保障網。“下一步,我們(men) 將著力強化管理、完善製度建設、積極改革創新,通過加強防災減損、提升承保理賠質效等舉(ju) 措,切實維護農(nong) 牧戶權益,持續推動全區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工作高質量發展,為(wei) 把內(nei) 蒙古建設成為(wei) 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貢獻力量。”自治區財政廳有關(guan) 負責人說。(記者 李永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