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連線·部長通道)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推動科技創新、推進國家水網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國務院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主任張玉卓就社會(hui) 各界關(guan) 切進行了回應。
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
為(wei) 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創新動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去年我國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啟動實施,戰略科技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科技事業(ye) 發展呈現新氣象。”陰和俊說。
看投入,2023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1%,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4%,其中基礎研究投入達到221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9.3%。看產(chan) 出,2023年我國簽訂技術合同95萬(wan) 項,成交額達到6.15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8.6%,授權發明專(zhuan) 利92.1萬(wan) 件,比上年增長15.3%。看成效,2023年我國在量子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
陰和俊介紹,下一步,科技部將重點推進三方麵工作,加大科技攻關(guan) 、加強戰略力量建設、繼續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創新動力。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據介紹,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80%的項目由45歲以下的青年人員承擔;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已有1100多項由40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牽頭負責,占總數的20%以上。“科技部將努力為(wei) 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創造好的科研環境,提供機會(hui) 、搭建平台,圍繞薪酬待遇、家庭生活等重點關(guan) 切解決(jue) 後顧之憂。”陰和俊說。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
到2035年建成國家水網
水利事關(guan) 戰略全局、長遠發展、人民福祉。“2023年,我國水利建設全麵提速,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199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0.1%,創曆史最高紀錄。”李國英說。
李國英介紹,2023年我國共計實施41014個(ge) 水利工程項目,分為(wei) 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態保護和治理工程4類。“這些水利工程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水旱災害防禦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能力和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進一步為(wei) 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有力支撐。”李國英說。
李國英表示,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對國家水網建設作出全麵部署。《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把目標年設定為(wei) 2035年。也就是說,到2035年要建成國家水網,實現“係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目標,形成與(yu) 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ti) 係。
“目前,水利部已將《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部署的重點任務全麵進行了分解細化,逐項落實到具體(ti) 的工程項目,逐項落實到年度推進計劃,並建立健全了工程項目協調推進機製,我們(men) 將為(wei) 之積極努力,狠抓落實,依法依規、科學有序推進工程項目的實施,確保如期完成國家水網建設的目標任務。”李國英說。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
去年糧食總產(chan) 量再創新高
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去年,雖然我國一些地方遭遇了嚴(yan) 重自然災害,但我們(men) 實現了‘以秋補夏’‘以豐(feng) 補歉’,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1.39萬(wan) 億(yi) 斤,比上年增產(chan) 177.6億(yi) 斤,再創曆史新高。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93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繼續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唐仁健說。
糧食生產(chan) 實現“二十連豐(feng) ”,今年將如何繼續抓好糧食生產(chan) ?唐仁健介紹,一是穩麵積,把糧食的播種麵積穩定在17.7億(yi) 畝(mu) 以上。二是提單產(chan) ,通過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五良”集成組裝,重點推廣密植、水肥一體(ti) 化等技術措施,大麵積提升單產(chan) 。三是優(you) 服務,重點培育發展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增強集體(ti) 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改革激活農(nong) 技推廣體(ti) 係,構建起公益和半公益、經營性組織相互協同的服務體(ti) 係。四是強政策,今年繼續提高小麥和早稻最低收購價(jia) ,全國三大主糧的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行全覆蓋,大幅度提高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補助水平,取消對產(chan) 糧大縣的資金配套要求。此外要抓好防災減災。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過渡期的第四年,過去3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成效如何?
“實行過渡期以來,我們(men) 保持過去的力度和勁頭,標準不降,措施不鬆,力度不減,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唐仁健介紹,去年脫貧地區832個(ge) 縣的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6396元,收入增速高於(yu) 全國農(nong) 民平均增速。脫貧勞動力每年務工就業(ye) 規模保持在3000萬(wan) 人以上。每個(ge) 縣已經培育形成了2至3個(ge) 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90%以上的脫貧戶參與(yu) 其中,分享收益。
“經過3年的努力,我們(men) 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早發現、早幫扶,動態消除風險’的有效機製和辦法。下一步要更多聚焦‘銜接’,學習(xi) 運用好‘千萬(wan) 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唐仁健說。
國務院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主任張玉卓
強化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
中央企業(ye) 如何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張玉卓用三個(ge) 字概括了中央企業(ye) 今年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高”,即高水平的協同;“質”,即質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一些重點行業(ye) 表現好,中央企業(ye) 的社會(hui) 售電量增長13%,汽車銷售量增長15%,航空、物流運輸同比增長了59%。”張玉卓表示,“這說明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在鞏固,我們(men) 對做好今年國資國企的工作充滿信心。”
如何推動中央企業(ye) 強化科技創新主體(ti) 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張玉卓說,要做到技術有來源。中央企業(ye) 要更加強化自主創新,加大投入。同時,要堅持開放創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並和國內(nei) 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頭部民營企業(ye) 和創新型民營企業(ye) 建立合作關(guan) 係。
要推進產(chan) 業(ye) 升級。一方麵,進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效率;另一方麵,要把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擺在突出位置。“到2025年中央企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收入的占比要達到35%,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等方麵要提前布局。”張玉卓說。
要做到創新生態。張玉卓表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優(you) 秀企業(ye) 家精神,鼓勵我們(men) 的科技工作者敢於(yu) 走最難走的路、敢於(yu) 攀登最高的山峰、敢於(yu) 攻克最堅固的堡壘,以實實在在的作為(wei) ,為(wei)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應有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