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奮力投身科技創新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代表委員議國是)

發布時間:2024-03-11 10:1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體(ti) 製、教育體(ti) 製、人才體(ti) 製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3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強調:“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xing) 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

  代表委員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接續奮鬥,奮力投身科技創新,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以新氣象新作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幹家。

  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ge) “牛鼻子”,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稀土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必須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方麵不斷創新突破,加快高端稀土新材料攻關(guan) 和產(chan) 業(ye) 化進程。”包頭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儲(chu) 氫材料室負責人李寶犬委員表示,近年來,當地稀土功能材料生產(chan) 應用能力和創新研發能力均有明顯提升,隨著稀土儲(chu) 氫材料的深入應用,產(chan) 業(ye) 結構將在未來進一步優(you) 化升級。

  飽含“綠色含金量”的高質量發展,麵臨(lin) 的時代課題之一是把科技創新能力有效轉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持續推進金融與(yu) 科技融合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chan) 力轉化。”中信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徐佐代表說,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集團將根據產(chan) 業(ye) 變革趨勢主動布局,多措並舉(ju) 謀求金融與(yu) 科技融合創新,運用金融工具更好地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和滿足產(chan) 業(ye) 需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經過10多年的技術攻關(guan) ,我們(men) 成功掌握了全球領先的低品位鋰雲(yun) 母綜合提鋰技術,並運用這一技術有力推動了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江西省宜春市委書(shu) 記嚴(yan) 允代表介紹,宜春將持續強化對鋰電新能源等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方麵再創佳績,以實幹和實效助推產(chan) 業(ye) 技術升級與(yu) 綠色轉型。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作為(wei) 科技工作者,我們(men) 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械與(yu) 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丁華鋒委員說,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需要進一步形成國家實驗室體(ti) 係。同時要強化企業(ye) 主體(ti) 地位,推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水平。

  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guan) 鍵的因素,要把發揮人的創造力作為(wei) 推動科技創新的核心,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要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ti) 係,重視博士研究生群體(ti) ,充分調動博士研究生創新活力和潛力。”浙江工業(ye) 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蔡袁強代表表示,要進一步健全博士研究生教育多元化投入機製,進一步提升獎助標準,激發博士研究生參加科研活動的熱情,為(wei)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從(cong) 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直至創新成果轉化落地,都需要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楊全紅委員認為(wei) ,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潛力是培養(yang) 、成就各類人才的共性要求,應當利用多元交叉的培養(yang) 機製,在學科設置和培養(yang) 過程中更注重前瞻性。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成才機製,讓各類人才在開展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中,實現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作為(wei) 能源大省,山西要精準培育能源轉型相關(guan) 領域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山西省科協副主席呂春祥代表說,激發人才內(nei) 在創新動力,要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著力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形成有利於(yu) 人才成長的培養(yang) 機製、有利於(yu) 人盡其才的使用機製、有利於(yu) 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製、有利於(yu) 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zheng) 機製。

  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guan) 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ti) 係’。在伊春,伐木工變為(wei) 種樹人,各類自然保護區陸續建立,森林質量不斷提升,森林生態功能持續增強。”黑龍江省伊春市金林區白林經營所職工王曉紅代表說,新時代以來,林區生態環境大為(wei) 改觀,以良好生態為(wei) 基礎,食用菌產(chan) 業(ye) 等林下經濟蓬勃發展,森林旅遊人氣十足,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發展優(you) 勢,給群眾(zhong) 帶來了更多增收致富的門路。“大家越來越意識到,林子養(yang) 得更綠,日子才能更紅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我們(men) 將繼續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好烏(wu) 江,讓家鄉(xiang) 生態更優(you) 、產(chan) 業(ye) 更旺。”貴州省黔西市雨朵鎮黨(dang) 委書(shu) 記付慶梅代表介紹,雨朵鎮地處烏(wu) 江流域,生態優(you) 美,土壤肥沃,近年來,她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引領,通過調查研究,持續探索烏(wu) 江流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發力方向,為(wei) 當地走出一條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作出自身貢獻。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青海積極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慶波委員表示,經過不斷努力,青海生物多樣性得到係統保護,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在清潔能源、特色產(chan) 業(ye) 、生態碳匯等方麵持續挖潛提效,為(wei) 持續壯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良好支撐,“我們(men) 將繼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理順管理體(ti) 製,創新運行機製,為(wei) 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作出新的貢獻。”

  一年春作首,奮鬥正當時。代表委員表示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擔當作為(wei) 、銳意進取,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徐陽、張佳瑩、鄧劍洋、翟欽奇、沈童睿、鄒翔、李卓爾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0日 0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