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兩會內蒙古聲音: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雙向奔赴”中實現互利共贏

發布時間:2024-03-11 10:13:00來源: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3月3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的內(nei) 蒙古代表團在駐地召開全體(ti) 會(hui) 議。會(hui) 議決(jue) 定將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成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觀察員的建議作為(wei) 內(nei) 蒙古代表團全團建議提出。

  內(nei) 蒙古與(yu) 京津冀地緣相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影響區,地區比較優(you) 勢突出,發展互補性強。內(nei) 蒙古“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是國家重要的“糧倉(cang) ”“肉庫”“奶罐”,當前,內(nei) 蒙古立足自身稟賦特點和戰略定位,正在舉(ju) 全區之力、聚各方合力,打造8大產(chan) 業(ye) 集群和16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在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大有可為(wei) ,與(yu) 京津冀在實現互利共贏上“雙向奔赴”。

  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不少代表委員為(wei) 內(nei) 蒙古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內(nei) 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孫俊青帶來了《關(guan) 於(yu) 支持內(nei) 蒙古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的提案》,她建議,國家有關(guan) 部門在內(nei) 蒙古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內(nei) 蒙古與(yu) 京津冀建立區域環評會(hui) 商、監測數據共享、重汙染應急聯動、生態環境聯合執法等工作機製方麵給予支持。推動京津冀企業(ye) 參與(yu) 內(nei) 蒙古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發展新能源及製綠氫綠氨等清潔能源項目。支持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內(nei) 蒙古布局分支機構或開展技術轉移轉化,支持草種業(ye)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草原家畜生殖調控與(yu) 繁育等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支持內(nei) 蒙古建設承接京津冀產(chan) 業(ye) 轉移示範區,吸引京津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落戶。

  全國人大代表,烏(wu) 蘭(lan) 察布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奇飛雲(yun) 說:“作為(wei) 距離北京最近的盟市和京蒙協作的主要地區,烏(wu) 蘭(lan) 察布市全力支持北京市及周邊地區綠色低碳發展。”她表示,今年內(nei) 蒙古代表團全團的建議是推動內(nei) 蒙古成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觀察員。烏(wu) 蘭(lan) 察布市將牢牢抓住政府工作報告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著重部署契機,在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領導下,繼續發揮得天獨厚的發展優(you) 勢,持續深化京蒙協作,積極布局高級算力基礎設施,全麵實施“綠色算力進京”行動,源源不斷提供綠色高效普惠優(you) 質的算力服務,強力支撐中關(guan) 村人工智能發展需求,打造高速泛在、雲(yun) 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全國最強綠色算力保障基地,與(yu) 和林格爾一道為(wei) “東(dong) 數西算”工程、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內(nei) 蒙古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內(nei) 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龔明珠說:“這次我們(men) 以全團建議推動內(nei) 蒙古成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觀察員,就是希望能夠更好地滿足民生發展需求,推動內(nei) 蒙古與(yu) 京津冀由深入合作轉入協同發展,為(wei) 深化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內(nei) 蒙古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內(nei) 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一級巡視員李喜表示,加強內(nei) 蒙古與(yu) 京津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促進內(nei) 蒙古更好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為(wei) 此,他建議:一是加快推動北京樞紐北環線建設,實現京呼高鐵在北京樞紐內(nei) 貫通並接入全國高鐵網。二是支持內(nei) 蒙古建設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有效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將呼和浩特至包頭高鐵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強化內(nei) 蒙古西部地區與(yu) 京津冀互聯互通。四是依托二連浩特—烏(wu) 蘭(lan) 察布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烏(wu) 蘭(lan) 察布中歐班列樞紐節點,發揮烏(wu) 蘭(lan) 察布臨(lin) 近京津冀的優(you) 勢,支持烏(wu) 蘭(lan) 察布打造集鐵路、公路、航空於(yu) 一體(ti) 的物流樞紐和集散中心。五是推動集二鐵路雙線電氣化改造,提升中蒙俄經濟走廊通道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