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流淌內蒙古
開春即開工,開工即開戰。內(nei) 蒙古各地緊鑼密鼓推進“三北”工程攻堅戰和三大標誌性戰役。
作為(wei) 全國防沙治沙的主戰場,“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有“兩(liang) 個(ge) 半”在內(nei) 蒙古。內(nei) 蒙古堅定自覺地打主攻、當主力,2023年6月以來,全區日均防沙治沙速度達到4.3萬(wan) 畝(mu) ,“綠色版圖”不斷擴大。
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區,鄂爾多斯市率先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市本級安排配套資金3億(yi) 元,通過栽植沙障、造林種草、光伏治沙等措施,日均治理麵積超過1萬(wan) 畝(mu) 。
在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區,通遼市實施“五個(ge) 千萬(wan) ”工程,推動沙區生態、生產(chan) 、生活融合發展;赤峰市在翁牛特旗開展“以工代賑”試點,充分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防沙治沙積極性。
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區,阿拉善盟聚焦建設巴丹吉林和騰格裏沙漠鎖邊林草帶、阻止沙漠東(dong) 侵南移,布局了阻沙匯合阻擊戰、阻沙入河攻堅戰、河西走廊保衛戰等戰役。
各大戰區大幹快幹,展現了內(nei) 蒙古牢記“國之大者”、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決(jue) 心和擔當。
內(nei) 蒙古防沙治沙的奮鬥史中,貫穿著內(nei) 蒙古人的勇氣和堅韌。巴彥淖爾市臨(lin) 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賈玉林一家,三代接力讓綠色夢想成為(wei) 現實;“治沙女王”殷玉珍不畏艱難、持之以恒,創造了種出7萬(wan) 畝(mu) 沙漠綠洲的奇跡;老黨(dang) 員蘇和十年如一日堅守荒漠,人工種植梭梭9萬(wan) 多株,在額濟納旗茫茫戈壁建起一道綠色屏障……他們(men) 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鍥而不舍、久久為(wei) 功的“三北精神”,書(shu) 寫(xie) 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可歌可泣的防沙治沙感人故事。(記者 霍曉慶 帥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