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家鄉風味
今年春節我沒有返鄉(xiang) ,親(qin) 友從(cong) 老家浙江衢州寄來“三頭一掌”。收到後,我忍不住立馬打開包裝大快朵頤,這可是家鄉(xiang) 的味道啊!
“三頭一掌”是衢州美食的代表,用辣椒、薑、蒜、桂皮、枸杞、藥材等輔料鹵製而成,辣而鮮香。對衢州人而言,這一口是怎麽(me) 都吃不夠、忘不掉的。
記得小時候,學業(ye) 上取得進步時,常會(hui) 向父母“要求”買(mai) 一份當作獎勵。一頓下來,臉上“啃”成了“花貓”,惹得父母大笑。如今在外多年,即便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讓“在家吃遍世界美食”成了現實,快捷的物流甚至可將鮮果空運至各地,但每每吃到這口家鄉(xiang) 的辣味,還是會(hui) 引得百般記憶湧上心頭。
這大抵就是家鄉(xiang) 菜的魅力。去年,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出版了《家鄉(xiang) 菜最落胃》,以“美食”為(wei) 主題,把浙江各地的代表美食及菜譜集中呈現。這兩(liang) 日再次吃到“衢州味道”,讓我更加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yi) 的事。
中國人對家的味道是有執念的,家鄉(xiang) 菜是一種鄉(xiang) 愁,一種童年美好的記憶。作為(wei) 僑(qiao) 鄉(xiang) 的浙江,有200多萬(wan) 僑(qiao) 胞分布在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我們(men) 將366道浙江風味匯集於(yu) 一本小小的書(shu) 中,並配以易學易做的菜譜教程,就是想讓拿到它的遊子都能重拾記憶中的家鄉(xiang) 味道。在杭州話裏,“落胃”是指吃得很滿足的意思,希望這本書(shu) 能給人帶來“落胃”一樣的情感體(ti) 驗。
飲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366道家鄉(xiang) 菜也是地方文化底蘊、厚度的展示。東(dong) 坡肉代表的名人文化、縉雲(yun) 燒餅代表的非遺文化、紅膏熗蟹代表的海洋文化、佘藥鵝汗代表的地域文化……每一道家鄉(xiang) 菜都有獨特的故事,它們(men) 組成的是一本人文圖鑒、文化百科,讓人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與(yu) 厚重,這是我們(men) 希望人們(men) 了解的另一種“浙江風味”。
當然,“浙江風味”還包括文化的多樣性和豐(feng) 富性。浙江各地各區域風俗迥異,即便一個(ge) 鄉(xiang) 內(nei) ,山前山後兩(liang) 個(ge) 村莊的語言、習(xi) 慣就可能有明顯不同。就以飲食來說,這裏的杭幫菜追求清淡鮮嫩,而像我的家鄉(xiang) 衢州又被稱為(wei) “浙江小四川”,無辣不歡,此外還有自成一係的寧波菜、溫州菜……我想,這樣的“五彩斑斕”是值得被更多人看見的,這不正是中華文化兼收並蓄的包容性體(ti) 現嘛!
思緒仍有萬(wan) 千,若歸結起來說,便是希望這本小小的讀物,與(yu) 每一個(ge) 看到它的浙江人都能產(chan) 生情感連接,正如書(shu) 中那句——“閱春秋,曆冬夏,回首看,世間功名利祿,抵不過家鄉(xiang) 一味”。希望這本小小的讀物,也讓越來越多人了解浙江的風味。
祝福每個(ge) 人不論在哪裏,都能在家鄉(xiang) 菜中感受“落胃”,感受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