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安徽廣德:垃圾堆變“充電寶” 競逐循環經濟新賽道

發布時間:2024-03-12 11:09: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集控室裏,通過大屏幕,隻見大抓鬥“一抓、一提、一送”間,垃圾進入焚燒爐,經高溫燃燒等後續流程,一步步轉化為(wei) 綠色電能……這是廣德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的日常生產(chan) 場景。

  廣德皖能環保電力項目位於(yu) 祠山街道山關(guan) 村,這裏是廣德的西北角,也是廣德市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的所在地,雖然遠離城區,卻承接了廣德城鄉(xiang) 的所有生活垃圾。

  “垃圾焚燒發電,變廢為(wei) 寶,告別填埋!”廣德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麗(li) 濤,指著大口“吞食”垃圾的現代化焚燒設備說,“整個(ge) 生產(chan) 過程無汙染、無公害,徹底顛覆了人們(men) 對傳(chuan) 統垃圾處理的固有印象。”

  據介紹,該項目於(yu) 2019年8月正式開工,2020年12月26日正式運營,采用機械爐排爐焚燒發電垃圾處理方式,不僅(jin) 可以減少二次環境汙染,而且能夠“吃”進垃圾“吐”出電,實現能源資源的循環利用。

  “通過處理,實現了生活垃圾日產(chan) 日清,1噸生活垃圾可發電430度,我們(men) 日均發電量達18萬(wan) 度。”張麗(li) 濤形象比喻道,這就好比城市的一個(ge) 大“充電寶”。

  要知道,過去廣德市的垃圾處理以填埋為(wei) 主,而焚燒發電作為(wei) 一種成熟的技術,有利於(yu) 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這也是未來垃圾處理的方向。

  方向有了,還需算好“經濟賬”。

  “廣德市擁有50萬(wan) 人口,人均日產(chan) 垃圾量在0.6-0.8公斤。目前我們(men) 日均消耗生活垃圾可達400噸,整個(ge) 垃圾處理過程嚴(yan) 格按照環保指標,達到環保要求。”分管生產(chan) 的副總經理江濤說。

  他告訴記者,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有了焚燒發電就有了好歸宿。剩下25%左右的爐渣用於(yu) 製作環保磚,3%的爐灰填埋處理。換言之,垃圾發電可減量97%以上,幾乎相當於(yu) “吃幹榨盡”。

  數據統計,項目自投運以來,累計進廠固廢量約49.8萬(wan) 噸,累計發電量18951萬(wan) KWh,累計上網銷售電量16195萬(wan) KWh。去年進廠固廢量為(wei) 16.44萬(wan) 噸,發電量6304.19萬(wan) KWh,上網電量5402.5萬(wan) KWh。

  項目建設好、運營好,才更有說服力。

  記者在廣德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看到,整個(ge) 廠區幹淨整潔,布置井然有序。置身其中,聞不到一絲(si) 異味,也沒有設備運轉的轟鳴聲,若非刻意介紹,很難和垃圾處理廠聯係在一起。

  航拍鏡頭下,冷卻塔、煙囪、垃圾儲(chu) 坑、發電廠房等現代化建築整齊排列,山林掩映處的“垃圾場”變成了科技範兒(er) 十足的“工業(ye) 區”。

  一切民生工程的落腳點,都是造福百姓,這也是廣德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的初衷。從(cong) 挖坑填埋,到清潔焚燒,處置方法和技術越來越進步,既創造了經濟效益,又實現了社會(hui) 效益。

  在廣德,變廢為(wei) 寶的文章,其實遠不止垃圾焚燒發電。

  廣德市祠山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慎先培介紹,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資源循環利用基地規劃麵積500畝(mu) ,具體(ti) 包含固(危)廢處置中心、飛灰填埋場、廚餘(yu) 垃圾處理、報廢汽車拆解以及可回收物分揀中心等7個(ge) 項目。

  “通過探索分類處理、資源再生的‘廣德模式’,打造成一條集回收、加工、循環利用於(yu) 一體(ti) 的閉環式綠色產(chan) 業(ye) 鏈,為(wei) 廣德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競逐循環經濟新賽道助一臂之力。”慎先培如是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