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發布時間:2024-03-12 11:30:00來源: 安徽日報

  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每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民生話題都是會(hui) 場內(nei) 外關(guan) 注的熱點。回應群眾(zhong) 關(guan) 切,今年政府將推出哪些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把民生工作做到群眾(zhong) 心坎上,還需在哪些方麵發力?對此,出席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我省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拿出更多真招實招 切實兜牢民生底線

  更好的工作、更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更可靠的社會(hui) 保障……把這些“更”字落到實處,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民生工作,第一條任務就聚焦穩就業(ye) 促增收。“解決(jue) 好青年就業(ye) 問題,是做好就業(ye) 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國人大代表餘(yu) 青青對青年就業(ye) 極為(wei) 關(guan) 注。她表示,今年高校畢業(ye) 生預計突破1170萬(wan) 人,在就業(ye) 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的背景下,就業(ye) 麵臨(lin) 的難題不少。“要找準青年就業(ye) 的痛點、堵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強化政策支持,提供更加優(you) 質高效的就業(ye) 服務,做好困難幫扶和權益保障工作,多措並舉(ju) 推動青年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餘(yu) 青青建議。

  緩解看病貴與(yu) 難,群眾(zhong) 對此期待強烈。全國政協委員劉連新表示,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國家為(wei) 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方便群眾(zhong) 看病就醫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應進一步完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運行機製,明確建設三方權責,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創新項目合作模式,切實提高試點地區醫療服務整體(ti) 水平,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難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就醫獲得感、保障社會(hui) 經濟穩步發展。”劉連新說。

  社會(hui) 救助事關(guan) 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hui) 公平、維護社會(hui) 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製度安排。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要在擴大社會(hui) 救助覆蓋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社會(hui) 救助的精準度。”全國人大代表李楊認為(wei) ,兜牢、兜準民生底線,應將數字技術引入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建設,精準識別困難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的救助需求,推進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資源統籌、救助效率提升。

  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 增加普惠性服務供給

  寫(xie) 好民生答卷,既需要在兜底線、促增收上持續“加碼”,也要通過增加普惠性服務供給,為(wei) 群眾(zhong) 生活“減負”。

  養(yang) 老育幼事關(guan) 千家萬(wan) 戶,全社會(hui) 對養(yang) 老服務、托育服務需求高漲。與(yu) 此同時,普惠性資源供給不足,導致養(yang) 老院一床難求、普惠性托位難尋問題依然突出,群眾(zhong) 對此反映強烈。

  近年來,安徽聚焦“一老一小”領域持續發力,大力推進老年助餐、老有所學、安心托幼等民生實事,為(wei) 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提供了有效助力。

  “隨著養(yang) 老服務快速發展,養(yang) 老服務領域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如政府、社會(hui) 、家庭在促進養(yang) 老服務發展中責任需要進一步明晰,養(yang) 老服務發展的扶持保障措施有待細化等。”全國政協委員穆可發長期關(guan) 注養(yang) 老問題,他表示,提升養(yang) 老服務質效,應從(cong) 頂層設計入手,加快開展全國性養(yang) 老服務立法研究,在養(yang) 老服務的政策環境優(you) 化、設施機構建設、服務規範、扶持保障等方麵加強製度供給。

  在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方麵,我省鼓勵和引導社會(hui) 力量興(xing) 辦普惠托育機構,醫育結合、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不斷湧現。“建議完善托育服務供給,積極推進托育、幼兒(er) 園教育一體(ti) 化,提升托育服務數量和質量。支持設區市以及縣級政府製定計劃,逐步提高普惠托育機構運營補貼或對入托家庭給予適當補助。”全國人大代表楊善竑如是建議。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不可忽視。在全國人大代表韓再芬看來,黃梅戲是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戲曲藝術,近幾年在新媒體(ti) 的加持下,古老戲曲藝術煥發新活力,獲得越來越多受眾(zhong) 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接下來要以改革促轉型,以創演促繁榮,推進黃梅戲藝術發展,用古老的戲曲藝術滋潤群眾(zhong) 心靈。”

  深化“民聲呼應”機製 提升為(wei) 民服務效能

  人民群眾(zhong) 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不會(hui) 止步,社會(hui) 的發展也必然會(hui) 有新矛盾、新問題出現。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對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去年,省委部署創辦覆蓋全省的“民聲呼應”工作平台,憑借這一為(wei) 民造福的有力載體(ti) ,各級黨(dang) 委、政府辦成了一大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好事,有效破解了惠民政策“落不細”、為(wei) 民服務“跟不上”、群眾(zhong) 意見“上不來”等問題,成為(wei) 安徽改進民生工作和社會(hui) 治理的有力抓手。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關(guan) 注民生、傾(qing) 聽民聲、了解民意,是為(wei) 民辦實事辦到點子上的重要基礎。”我省代表、委員表示,將積極扛起為(wei) 民履職的使命擔當,弘揚“四下基層”優(you) 良作風,深入一線聽真話、察實情,摸清痛點、掌握難點、發現堵點,為(wei) 黨(dang) 委、政府科學決(jue) 策和促進民生改善,交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履職答卷。

  麵對群眾(zhong) 訴求,“解決(jue) ”比“解釋”更有說服力,“時效”與(yu) “實效”一樣關(guan) 鍵。“推深做實‘民聲呼應’機製,要把落腳點放在‘事要解決(jue) ’、群眾(zhong) 滿意上。”全國人大代表朱浩東(dong) 表示,堅持馬上就辦、快速響應,對收集到的訴求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明確辦理標準、責任人、完成時限等,做到事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

  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也。解決(jue) 民生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樹立係統思維,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在全國人大代表劉琴看來,麵對群眾(zhong) 訴求,如果不推不動,或者推一下動一下,甚至推而不動,是最令群眾(zhong) 反感的。“相關(guan) 部門應強化工作的主動性、前瞻性,善於(yu) 從(cong) 源頭處發力,下深水開題作答。在解決(jue) 個(ge) 性問題、局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重共性問題、麵上問題的防治,力求實現‘回應一個(ge) 訴求、解決(jue) 一類問題、提升一個(ge) 領域’。”劉琴建議。(記者 範孝東(dong) 李 浩 李明傑 方 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