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丨中國仍是全球“最佳投資沃土”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1月,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新設外資企業(ye) 4588家,同比增幅高達74.4%。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說,這顯示出外資來華熱情高漲,跨國公司依然看好中國市場發展機遇,持續加碼“投資中國”。近期,諸多外商投資企業(ye) 2023年度在華經營業(ye) 績公布以及一係列增資擴產(chan) 舉(ju) 措,印證了這種態勢。
業(ye) 績向好,中國市場貢獻頗多
歐萊雅、博世集團在華銷售額增長均超5%;蘋果公司大中華區營收約占公司總營收1/5;默沙東(dong) 在華銷售額達67.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2%……一份份在華業(ye) 務成績單格外亮眼。“我們(men) 對中國經濟的韌性及其長期的增長機遇抱有信心。”麵對中國市場的貢獻,匯豐(feng) 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的話說出了不少外企的感受。
外企在中國為(wei) 何取得了較好業(ye) 績?
一方麵,中國龐大的市場功不可沒。芬蘭(lan) 通力電梯公司(KONE)大中華區總裁包嘉峰告訴本報記者,2023財年,中國市場對公司的全球業(ye) 績作出了顯著貢獻,是通力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在全球銷售額中占比約為(wei) 26%。這一年,通力在華累計發運電梯台量突破150萬(wan) 台,維保台量突破60萬(wan) 台,更新改造業(ye) 績也創下了曆史新高。
“中國不僅(jin) 是世界上最大的新梯市場,同時也是在用電梯數量最多的國家。特別是在中國的在用電梯中,95%的設備使用年限未超過20年。這意味著,今後中國電梯維保和更新改造市場有著巨大成長空間。”包嘉峰說,沒有中國的發展,就沒有通力的成功。今年,通力正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品與(yu) 服務,積極參與(yu) 中國各類城市的更新與(yu) 發展。
另一方麵,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政策展現了吸引力。“2023年,盡管我們(men) 遇到各種挑戰,但卡赫在華的整體(ti) 業(ye) 績還是很不錯,中國市場銷售持續保持增長並在卡赫集團的全球市場中位列前十。其中,卡赫的蒸汽清潔機和擦窗機銷量更是持續走高。”卡赫中國副總經理、首席財務官柯睿霖說。
在柯睿霖看來,良好的投資環境、強大的供應鏈基礎、豐(feng) 富的人才資源、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不斷推出的各類優(you) 惠政策,為(wei) 企業(ye) 在華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外資24條’發布以來,許多舉(ju) 措已經直達企業(ye) 並落地見效。其中稅收優(you) 惠政策和歐洲多國來華人員免簽等,直接幫助企業(ye) 降低了運營成本、增強了國際技術合作。”柯睿霖告訴本報記者,去年12月以來,他每個(ge) 月都要迎接一批從(cong) 歐洲來中國訪問的同事,感覺既忙碌又充實。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洪濤說,除了龐大的市場之外,中國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優(you) 質的人才資源等供給側(ce) 優(you) 勢,讓外企得以高效整合各類生產(chan) 要素。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經濟在創新驅動下加速升級,豐(feng) 富的創新場景、創新平台、創新要素為(wei) 跨國公司的新品研發及銷售提供了全新機遇,有利於(yu) 更好地贏得全球市場先機。
來華設廠,充分發揮全球價(jia) 值
“我們(men) 的昆山工業(ye) 園,是通力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chan) 基地,擁有通力在全球最高的電梯地上測試塔以及超過200項有效專(zhuan) 利,不僅(jin) 滿足中國國內(nei) 市場需求,還將產(chan) 品出口到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談及在華投資的分量,包嘉峰這樣說。
從(cong) 德國大眾(zhong) 最大的海外研發中心在華投入運營,到埃克森美孚在大亞(ya) 灣石化區建設再增資100億(yi) 元,越來越多的外企正在用實際行動深度紮根中國。
有的持續擴大在華產(chan) 能。3月1日,跨國生物製藥巨頭阿斯利康與(yu) 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hui) 正式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阿斯利康將在無錫投資4.75億(yi) 美元新建小分子創新藥物工廠,預計未來在國內(nei) 上市的阿斯利康特定小分子藥物將在無錫新工廠實現從(cong) 製劑到包裝的生產(chan) ,並供應國內(nei) 外市場。新工廠將加入阿斯利康全球生產(chan) 供應基地,向國內(nei) 外市場提供“中國造”的優(you) 質創新藥品。
“中國生物醫藥行業(ye) 規模逐漸擴大、創新市場迅速擴張,特別是良好的創新環境吸引了大量海內(nei) 外科技人才創業(ye) 。阿斯利康將堅定擁抱中國新機遇,讓‘中國製造’充分發揮全球價(jia) 值。”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說,目前,阿斯利康在中國研發管線內(nei) 有超過200個(ge) 項目,預計5年內(nei) 獲批的新藥或新適應症可達100個(ge) 左右。
有的加速完善服務體(ti) 係。今年1月,空中客車、TARMAC Aerosave公司與(yu) 成都市政府合作成立的中國首家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據了解,該中心將麵向各種機型提供飛機從(cong) 停放、存儲(chu) 到維修、升級、改裝、拆解和回收的一站式服務。至此,空中客車在中國的產(chan) 業(ye) 布局覆蓋了從(cong) 研發、零部件生產(chan) 、飛機總裝、技術支持和服務到循環利用的全產(chan) 業(ye) 鏈。
空客中國相關(guan) 負責人說,在全球供應鏈緊張的大背景下,中國合作夥(huo) 伴憑借獨特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在穩定供應鏈方麵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展現了極強的韌性和競爭(zheng) 力。“2023年,我們(men) 向中國內(nei) 地航空公司交付97架飛機,其中有近59%來自天津。可以說,中國先進製造業(ye) 的高質量發展,為(wei) 空客帶來許多全新的發展機遇。”該負責人說。
有的大力開發前沿新品。豐(feng) 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品牌溝通部部長徐一鳴對本報記者說,2023年,豐(feng) 田在中國市場銷量為(wei) 190.76萬(wan) 輛,占全球總銷量的17%,在華2家合資公司也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2024年,豐(feng) 田將繼續擴充純電動車型產(chan) 品陣容,年內(nei) 會(hui) 有2款全新的純電動車型正式上市。
“今年上半年,首家在日本以外建造的氫燃料電池係統專(zhuan) 用工廠將在華竣工投產(chan) ,加快氫燃料電池技術在中國的商業(ye) 化普及。同時,在智能化方麵,我們(men) 還將和合作夥(huo) 伴Pony.ai、廣汽豐(feng) 田正式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進一步探索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模化、商業(ye) 化。”徐一鳴說,豐(feng) 田將豐(feng) 富TOYOTA bZ純電動專(zhuan) 屬係列產(chan) 品陣容,推出更多各類動力模式的新產(chan) 品。
擁抱未來,攜手開拓更多機遇
中國日本商會(hui) 調查顯示,多數在華日企對中國營商環境表示滿意;中國美國商會(hui) 調查顯示,50%的受訪企業(ye) 將中國列為(wei) 全球首選或前三位投資目的地;匯豐(feng) 銀行《海外企業(ye) 看中國2023》調查報告顯示,87%受訪海外企業(ye) 表示將拓展中國業(ye) 務布局……外企來華熱情高,關(guan) 鍵在於(yu) 看好這裏的未來。
韓國希傑(CJ)集團中國區總裁尹道瑄說,希傑已經在中國深耕近30年。中韓經貿合作給希傑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希傑十分珍惜並感謝中國市場為(wei) 在華外企提供的發展機遇與(yu) 便利條件。2023年,希傑在華經營結構性向好,營收穩定利潤增長,集團對中國市場預期保持樂(le) 觀並對在華經營充滿信心。
“我們(men) 通過持續提高研發能力,開發冷凍麵點小吃、意大利麵、冷凍水餃等新品,兼顧了創新研發、產(chan) 品種類、食品安全,廣受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喜愛。”尹道瑄說,目前,希傑在華投資的食品工廠分布於(yu) 北京、青島、聊城、江門等城市,按照常溫、冷凍兩(liang) 大係列產(chan) 品進行生產(chan) 線布局,各食品工廠運轉可謂“勢頭好、勁頭足”。未來,希傑將不斷拓展在華投資的廣度與(yu) 深度。
據美國泰森食品中國及韓國區副總裁鄭瓊介紹,泰森在牛肉、雞肉、豬肉等肉類蛋白質領域建立了強大的全球供應鏈體(ti) 係。近年來,泰森在營業(ye) 收入方麵表現良好,泰森中國業(ye) 務的銷售額和進口量均實現每年雙位數增長。
“中國不僅(jin) 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而且一直在努力為(wei) 外國投資者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這有助於(yu) 我們(men) 在爭(zheng) 取消費者和提升附加值時獲得更多競爭(zheng) 優(you) 勢。從(cong) 年初至今,泰森在華營業(ye) 收入大幅超出總部設定的目標。”鄭瓊對本報記者說,中國市場一直是泰森食品最為(wei) 關(guan) 注並持續增長的海外市場之一,泰森將持續擴大在華投資。
李洪濤說,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82.5%。超14億(yi) 人口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和升級,為(wei) 跨國公司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與(yu) 此同時,憑借著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完備的工業(ye) 體(ti) 係、強大的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以及優(you) 質的人才儲(chu) 備等,中國能夠為(wei) 外資企業(ye) 提供高效的生產(chan) 和物流解決(jue) 方案並降低運營成本。“可以說,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消費升級和產(chan) 業(ye) 升級,正在為(wei) 廣大外企帶來源源不斷的新機遇。外企應進一步提供更高品質的本地化產(chan) 品和服務,爭(zheng) 取實現更大的發展。”李洪濤說。(王俊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