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發布《第三方測評工作指南》團體標準 引導“測評博主”當好“裁判員”
“博主的嘴,騙人的鬼!沒想到跟著測評買(mai) 的東(dong) 西質量也很差。”近日,為(wei) 了選購一款粉底液,預算有限的女大學生何芷瀏覽了多個(ge) 測評筆記和視頻,最後下單了某博主的“強烈種草款”,用後卻發現產(chan) 品效果不佳。本想通過看測評避坑的消費者,卻很有可能走進另一個(ge) “陷阱”。
為(wei) 引導第三方測評這一新興(xing) 業(ye) 態規範發展,3月12日,江蘇省消保委正式發布《第三方測評工作指南》團體(ti) 標準。
第三方測評是指未取得國家檢驗檢測資質認可的組織或者個(ge) 人,宣稱通過自身測評或引用對比專(zhuan) 業(ye) 檢測結果、分析調研數據、表達使用感受等方式對商品的質量、功能、設計、成分、服務、性價(jia) 比等方麵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並將結果發布推廣,為(wei) 消費者提供購買(mai) 參考。
“低卡零食紅黑榜”“網紅服裝店測評”“熱門洗地機測評”“18款防曬真實人體(ti) 測試”……在某社交平台上,記者輸入“測評”進行搜索,發現有1700多萬(wan) 篇相關(guan) 筆記。大到家具、汽車,小到糖果、棉簽,涉及的商品和服務五花八門、品類豐(feng) 富,幾乎涵蓋生活的方方麵麵。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電子商務和網絡直播活動持續發展,一大批“測評”平台和博主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第三方測評”賬號在各個(ge) 互聯網平台不斷增加,一方麵使消費者更容易買(mai) 到心儀(yi) 產(chan) 品,但另一方麵社會(hui) 上關(guan) 於(yu) 輕信“第三方測評”結論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的情況也不斷出現。
“消費者看測評原本是為(wei) 了不必試錯,降低選擇成本,測評的客觀中立、真實可信至關(guan) 重要。然而眼下一些第三方測評反而把測評做成了一門‘灰色生意’:有的為(wei) 了博眼球、賺流量,開局一張圖內(nei) 容全靠編;有的故意隱瞞或者曲解測評數據來敲詐勒索商家;有的成為(wei) 商家的‘托’,以各種手段醜(chou) 化競品公司的形象……”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書(shu) 長陸惜春直言,第三方測評種種亂(luan) 象已對消費者作出正確的消費決(jue) 策造成了負麵幹擾。有必要建立健全相關(guan) 領域的標準體(ti) 係,進一步引導第三方測評活動科學、規範、有序發展,向全社會(hui) 提供客觀、公正、真實的產(chan) 品或服務消費信息。
2023年11月,江蘇省消保委開展“第三方測評”消費者認知微調查。調查發現有60.45%的消費者認為(wei) “測評商業(ye) 推廣性質強,測評公正性存疑”,有72.92%的消費者認為(wei) “測評質量參差不齊,無法幫助消費者作出正確消費決(jue) 策”,有50%的消費者認為(wei) “測評沒有準入門檻,魚龍混雜”,有60.42%的消費者認為(wei) “應探索製定標準,引導行業(ye) 規範發展”。
“我們(men) 審查部門對這方麵內(nei) 容也十分關(guan) 注,通過梳理發現,近幾年,行政主管部門、法院已有相關(guan) 的判決(jue) ,如2020年某測評機構因商業(ye) 詆毀,被廣東(dong) 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行政處罰。”省市場監管局網監處處長徐光新說,“去年以來,我們(men) 逐步對抖音、小紅書(shu) 、快手、微信公眾(zhong) 號等國內(nei) 電商平台和相關(guan) 載體(ti) 進行搜索監測,對我省涉及第三方測評的賬號進行摸底,和省消保委探索如何製定《第三方測評工作指南》團體(ti) 標準,期間聯合蘇寧、字節跳動、大禹、小燦燦等平台、企業(ye) 和MCN機構共同研究怎樣規範第三方測評的標準程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針對消費者關(guan) 注的熱點和調查發現的問題,該團體(ti) 標準從(cong) 測評基本原則、基本要求、測評方法、測評程序、結果發布等方麵提出了明確要求。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副處長袁超介紹,指南著重突出三大亮點:
一是從(cong) 程序規範角度出發,分別明確商品類和服務類的測評程序。對於(yu) 實體(ti) 商品的測評,需按照測評前準備、采樣送檢、實施測評、形成報告、發布宣傳(chuan) 、樣品留存流程有序推進;對於(yu) 服務測評,需根據社會(hui) 一般人的認知和接受度確定測評指標,且關(guan) 鍵測評過程譬如容易引起爭(zheng) 議、結果難以複現的過程,應進行記錄留存。並引入測評後評價(jia) 製度,鼓勵建立評價(jia) 反饋機製,重點關(guan) 注測評結果發布後反響和社會(hui) 推動作用。
二是從(cong) 責任承擔角度出發,明確信息發布平台義(yi) 務責任。除要求測評組織方需對測評報告結果、數據分析等內(nei) 容負責外,該標準還要求相關(guan) 互聯網平台應加強事前測評類賬號身份認證及內(nei) 容發布審核,強化事中商業(ye) 推廣性質測評的“廣告”字樣標注,做好事後投訴受理處理、問題賬號懲戒,實現信息發布的全鏈條監管和消費者權益的有效保護。
三是從(cong) 合理測評角度出發,明確測評方法選擇。該標準要求測評方法應以標準方法為(wei) 優(you) 選,即科學合理選擇國際、國家、地方等已經發布的標準化文件中的規範、指標或方法;對於(yu) 沒有標準方法參照的,則可以選擇包括但不限於(yu) 基於(yu) 標準方法及指標稍作改進類推適用的方法、能夠反映商品或服務功能性能或使用感受的方法等,且非標準方法應在測評報告中予以明示。
“規範有序的‘第三方測評’是健康消費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測評工作指南這一團體(ti) 標準的發布,有助於(yu) 規範第三方測評行為(wei) ,做到方法選擇、流程把控、責任劃分有規可依,既有利於(yu) 為(wei) 消費者提供購物指南,滿足消費者品質消費需求,又有利於(yu) 推動企業(ye) 行業(ye) 升級技術、提升質量、做好品控,不斷優(you) 化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活力,讓消費者敢消費、願消費、能消費。”陸惜春表示,第三方測評隻有堅持以維護消費者正當利益為(wei) 根本,當好供需雙方之間的“裁判員”,不被各種各樣的場外因素幹擾,才會(hui) 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為(wei) 消費提質升級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下一步,省消保委將持續做好該標準的宣貫推廣工作,鼓勵更多電商平台、第三方測評商家及相關(guan) 經營者加入該團體(ti) 標準並積極參照適用,不斷優(you) 化第三方測評行業(ye) 生態,推動第三方測評高質量發展。(洪葉 許願)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