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角膜及眼表疾病國際論壇(2024·ICC)在長沙舉行
為(wei) 建設高質量的國際學術交流平台, 3月8日-10日,由愛爾眼科醫院集團主辦的第二屆角膜及眼表疾病國際論壇(2024·ICC)在長沙舉(ju) 行。此次論壇匯聚了來自全球的40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通過60餘(yu) 份學術報告,圍繞幹眼、角膜手術、胬肉、圓錐角膜、眼庫等議題,共享最新研究成果,促進了眼科領域的學術進步與(yu) 醫療衛生事業(ye) 的發展。
AI診斷、胬肉手術大數據等正式發布,賦能行業(ye) 未來發展
角膜位於(yu) 眼球最前端,易受感染和外傷(shang) 影響。“角膜病是導致失明的主要眼表疾病之一。我們(men) 堅信,通過探索新技術、領域、方法和創新思維的交匯,能夠激發前進的動力。同時,我們(men) 滿懷信心並期待本屆ICC會(hui) 議能夠取得豐(feng) 碩成果,為(wei) 相關(guan) 研究領域帶來新的突破。”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教授說道。
本屆論壇上,愛爾眼科宣布了三項主要科研成果,包括由ICC大會(hui) 主席、愛爾眼科角膜及眼表學組副組長曾慶延教授領銜的《真菌性角膜炎雲(yun) 診斷平台》項目。該項目是愛爾眼科與(yu)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合作成果,旨在通過構建大型疾病數據庫和開發基於(yu) 多實例學習(xi) 的智能診斷算法,推動解決(jue) 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診斷難和醫療資源有限的問題。
“我們(men) 的項目匯總了來自武漢、北京、成都三個(ge) 城市,從(cong) 2015年到2022年收集的患者數據,現已形成全球最龐大的共焦顯微鏡影像數據庫。利用這一寶貴資源,我們(men) 成功開發了一款在線真菌性角膜炎智能輔助診斷雲(yun) 平台。該平台支持每位患者上傳(chuan) 超過1000張圖片,且整個(ge) 上傳(chuan) 加診斷過程的時間不會(hui) 超過5分鍾,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效率和便捷性。目前,該係統的診斷準確率達到96.23%,比其他方法高出15%。”曾慶延教授表示。
針對翼狀胬肉術後易複發和不美觀的兩(liang) 大難題,大會(hui) 執行主席、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湖南省區角膜與(yu) 眼表學組組長王叢(cong) 香介紹了《胬肉改良PERFECT大數據》。該研究通過6個(ge) 臨(lin) 床多中心分析發現,規範操作下,胬肉改良PERFECT手術與(yu) 傳(chuan) 統胬肉手術相比,複發率低且術後外觀更佳。
此外,愛爾眼科·重慶眼視光眼科醫院院長周奇誌教授發布了《器官培養(yang) 保存液》項目,該項目顯著提高了角膜保存時間和供體(ti) 角膜利用率,對提升眼庫技術有重要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愛爾眼科新一屆角膜及眼表學組、青年學組也在大會(hui) 現場同步成立。“目前,愛爾眼科共有1000多名角膜病醫生,他們(men) 是我們(men) 未來發展的力量。青年學組的成立旨在進一步加強年輕醫生的理論學習(xi) ,提升臨(lin) 床技能,全麵提升年輕醫生的診療能力與(yu) 服務水平,為(wei) 學科建設與(yu) 發展儲(chu) 備人才力量。”李紹偉(wei) 教授強調。
匯思集智,聚焦全球幹眼診療新趨勢
隨著“讀屏”時代到來,幹眼發病率逐年上升,且日漸低齡化。“幹眼診療新進展”作為(wei) 大會(hui) 首個(ge) 主題板塊亮相。從(cong) 幹眼診斷技術研究到幹眼治療最新進展,包括強脈衝(chong) 光(IPL)聯合熱脈動治療(LipiFlow)等新技術研究等,進一步推動了幹眼的精準、規範和個(ge) 性化的診療。
幹眼種類繁多,明確病因是關(guan) 鍵。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袁進教授以《幹眼精準診療進展》為(wei) 題作學術演講。他分享了基於(yu) 創新設備和AI算法的幹眼精準檢測技術,旨在提升幹眼早期發現和精準治療。
曾慶延教授帶來《黏蛋白異常幹眼診療進展》的學術分享。她指出,這種類型的幹眼常常跟其他類型幹眼同時存在,可導致嚴(yan) 重的混合型幹眼。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晉秀明教授介紹,現代社會(hui) ,視頻終端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導致很多人因此產(chan) 生幹眼、視疲勞等。通過《視覺終端綜合征診療進展》的分享,讓同行醫生及全社會(hui) 對這個(ge) 疾病有更深的了解。“幹眼、疲勞和近視之間有密切聯係,采取綜合診療措施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
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院的龔嵐教授強調了“神經刺激法”在幹眼治療中的新興(xing) 地位。此法通過促進人體(ti) 主動分泌天然淚液,提供難以通過人工淚液模擬的3000多種營養(yang) 成分,顯著改善眼表體(ti) 征,滿足不同患者需求。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角膜及眼表學組青年學組副組長劉暢醫生則分享了熱脈動(LipiFlow)與(yu) 強脈衝(chong) 光(IPL)聯合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MGD)的研究,顯示該聯合治療比單獨療法更能有效緩解症狀,改善瞼板腺功能,減少治療時間成本。
精研細究,引領角膜病領域學術新潮
在角膜手術、翼狀胬肉及眼庫發展論壇中,全球專(zhuan) 家就角膜移植技術(如DSEK、深層角膜移植、飛秒激光手術及人工角膜應用)和其他眼表手術(如改良翼狀胬肉手術和羊膜移植)進行了深入分享。
因多發於(yu) 青少年,圓錐角膜又被稱為(wei) 青少年“隱形視力殺手”。在《圓錐角膜跨上皮快速交聯臨(lin) 床研究》的學術報告中,周行濤教授介紹,圓錐角膜交聯包括快速交聯、傳(chuan) 統交聯、去上皮交聯和保留上皮的跨上皮交聯。目前周教授團隊進行了跨上皮交聯的臨(lin) 床研究,以及聯合交聯等拓展研究。如兒(er) 童青少年近視的跨上皮交聯長期觀察,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美國亞(ya) 利桑那大學的王明武教授分享了《DALK術中後彈力層破裂的應對體(ti) 會(hui) 》。這不僅(jin) 使得原本困難的前板層角膜移植成為(wei) 可能,還提升了前板層角膜移植手術的成功率,並有助於(yu) 減少免疫排斥,延長植片的生存期。
解放軍(jun) 總醫院的黃一飛教授介紹,人工角膜是為(wei) 角膜移植失敗的終末期盲症患者設計的一種人造裝置,隨技術進步,未來有望讓更多無法做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重見光明。
基於(yu) 國際眼庫對供體(ti) 材料篩選和質量控製要求,結合國際和澳洲生物材料監管機構的法規,澳大利亞(ya) 新南威爾士州組織庫及眼生物庫祝枚東(dong) 教授介紹了眼庫在供體(ti) 材料篩選和質量控製中的關(guan) 鍵步驟,以幫助眼庫工作者和醫院管理人員規範操作。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全球總裁李力表示,愛爾眼科致力於(yu) 提供專(zhuan) 業(ye) 眼科服務,並通過本次論壇加強眼科領域交流,營造學術氛圍。今後,愛爾眼科將建立國際交流平台,推動國內(nei) 角膜及眼表疾病診療技術進步,為(wei) 患者提供高水平診療,共享全球眼科智慧。
此外,為(wei) 給眼科青年人才提供交流互動機會(hui) ,本屆論壇特設置病例演講大賽、手術電影節等特色板塊,並邀請海內(nei) 外知名專(zhuan) 家進行點評,為(wei) 我國角膜及眼表疾病的國際學術交流搭建了一個(ge) 互融平台。
在病例大賽環節,來自北京同仁、中山眼科、浙二、溫醫眼視光及各地愛爾眼科醫院的選手們(men) 通過精彩的演講,生動呈現了病例診治思路及治療效果,展示了眼科疑難病例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寶貴經驗,讓觀眾(zhong) 們(men) 更加深入了解了眼科臨(lin) 床工作的複雜性和挑戰性。經過緊張評選,最終角逐出本次的獎項。(屈慧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