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監管守護“大國糧倉”
原標題:信息化監管守護“大國糧倉(cang) ”
5G、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給政策性糧食監管帶來顛覆性變革。目前,我國政策性糧食監管信息化覆蓋率達100%,全麵覆蓋中央儲(chu) 備糧、最低收購價(jia) 糧、省市縣三級地方儲(chu) 備糧等所有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糧食。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錢毅表示,我國初步建成糧食購銷和儲(chu) 備數字化監管體(ti) 係,達到了糧食購銷和儲(chu) 備全過程實時動態監管的預期目標,人防與(yu) 技防相結合邁入了網絡化、智能化的新階段,為(wei) 強化糧食購銷監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推動糧食監管方式變革
位於(yu) 長城腳下的中儲(chu) 糧八達嶺直屬庫,是中儲(chu) 糧集團公司推進直屬庫智能化升級的一個(ge) 典型樣板。主管智能化糧庫建設應用的科長宋洋說,庫區設有100多個(ge) 攝像頭,對庫區、倉(cang) 內(nei) 進行全天候、無死角視頻監控;每個(ge) 倉(cang) 內(nei) 布置了幾百個(ge) 傳(chuan) 感器,即時推送倉(cang) 內(nei) 溫度濕度情況。通過信息化係統,實現糧食收購、入庫、儲(chu) 存、出庫全過程、全鏈條、全覆蓋信息化監管,推動儲(chu) 備糧管理向智慧化升級,實現人機協同的“大數據”管糧,讓政策性糧食監管更加精準有力。
近年來,中儲(chu) 糧集團公司加快數字化轉型戰略性布局,持續提升信息技術支撐保障糧食安全能力。目前,中儲(chu) 糧集團強化網絡、數據等安全保障體(ti) 係建設,在直屬庫信息化全覆蓋基礎上,通過推動直屬庫外儲(chu) 糧監管平台上線運行,實現了非直屬企業(ye) 儲(chu) 糧庫點數據聯通,有效防範庫外儲(chu) 糧風險隱患,數字化儲(chu) 糧監管效能整體(ti) 提升。
中儲(chu) 糧集團有限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公司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自主可控先進技術,建立了新一代智能安全的糧庫信息係統,構建糧食購銷領域技防技控的銅牆鐵壁。
政策性糧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穩定市場的“定海神針”和糧食宏觀調控的“蓄水池”,對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管好政策性糧食,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yi) 重大。湖北省糧油信息中心主任陳亮認為(wei) ,信息化係統改變了政策性糧食監管方式和監管理念,實現管理數據化、操控可視化、集成智能化,進一步強化政策性糧食購銷全流程監管、堵塞漏洞,確保政策性糧食收購、倉(cang) 儲(chu) 、調運各環節安全。
信息化係統能精準發現“人情糧”“轉圈糧”“擅自動用”等違法違規問題線索。宋洋說,信息化係統實現糧食出入庫環節自動扡樣、質檢、檢斤以及全流程穿透式監管,減少人為(wei) 幹預造成的違法違規問題。例如,在扡樣環節,實現對入庫糧食無人自動扡樣,有效減少了扡樣環節作弊;在質量檢驗環節,檢驗人員隻能看到樣品袋上的二維碼,真正做到了盲樣檢測,有效防範了“壓級壓價(jia) ”“抬級抬價(jia) ”“以次充好”等問題。
信息化係統推動糧庫監管從(cong) “人找問題”向“問題找人”轉變。廣東(dong) 省儲(chu) 備管理集團公司倉(cang) 儲(chu) 管理部智能化糧庫建設負責人說,以前糧庫管理方式粗放,管理人員通過日常巡查、核查、抽查等方式來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受人為(wei) 主觀因素影響,存在漏洞。如今,信息化係統通過對糧食出入庫記錄、庫存糧食溫度、倉(cang) 內(nei) 視頻監控等海量數據的分析,結合計劃、合同、質檢等信息,發現“轉圈糧”、質量異常、以陳頂新、應輪未輪等行為(wei) 線索,及時安排執法人員跟進處置。
在糧食儲(chu) 存環節,信息化係統可以對儲(chu) 存糧食的溫度、濕度、水分等糧情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如發現異常情況,會(hui) 自動發出預警,提醒處理,確保糧食儲(chu) 存安全。
實現信息化係統“一盤棋”
我國政策性糧庫遍布全國各地,且分布廣泛,監管難度大。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由於(yu) 缺少信息係統互聯互通和公共數據共享相關(guan) 行業(ye) 標準,導致各個(ge) 層級之間的數據比較分散,同一層級、上下級、監管層級等數據傳(chuan) 輸不統一,形成“信息孤島”,數據無法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監管信息化係統“一盤棋”,實現穿透式監管,能夠更好地守護“大國糧倉(cang) ”。
為(wei) 了實現監管信息化係統“一盤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接口、統一平台、統一信息係統的要求,加快推進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建設,著力構建以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國家平台為(wei) 核心、省級平台和央企平台為(wei) 樞紐、糧庫信息係統為(wei) 基礎,實時對接、逐級負責的信息化監管三級係統架構。
國家平台加強全國信息數據資源整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建設成為(wei) 糧食購銷和儲(chu) 備監管信息化的“數字大腦”。中儲(chu) 糧集團公司實現集團層麵政策性糧食業(ye) 務數據實時匯聚,並與(yu) 國家平台自動對接。各糧食儲(chu) 備倉(cang) 庫著力建設完善糧庫信息係統,強化係統應用,實現業(ye) 務全過程在線處理。
目前,三級信息化監管架構已經全麵打通,數據采集渠道暢通了,數據共享通道打通了,形成了一體(ti) 化的數字底座支撐體(ti) 係,實現了數據“一張圖”“一張表”。“我們(men) 糧庫的信息化監管係統與(yu) 湖北省級糧食監管平台和國家級糧食監管平台無縫銜接,實現了數據共享、視頻共享、係統共享。”湖北省糧油儲(chu) 備公司武漢儲(chu) 備庫主任伊瑜說。
大數據是監管信息化係統“一盤棋”的基礎,實現人機協同“大數據”管糧,猶如為(wei) 糧食監管提供了“千裏眼”和“透視眼”,形成了對涉糧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震懾力。
錢毅表示,一方麵,堅持以高質量的數據源頭采集為(wei) 基礎。國家平台建成數據質量監控反饋係統和數據質量評價(jia) 係統,省級平台強化數據源頭采集,確保“一數一源”、動態匯集和實時更新,實現數據與(yu) 國家平台全麵、準確、實時對接。目前,國家糧食和物資管理平台匯集糧食購銷數據4億(yi) 條,數據采集範圍擴大了60%。
另一方麵,國家、省級、央企平台根據管理權限,積極探索應用數字化監管模型,建立並不斷迭代完善涉糧違規違法行為(wei) 大數據預警模型。在此基礎上,實行人機協同監管,一旦出現相關(guan) 情況,由信息係統自動發出預警,執法督查人員跟進處理。
構建信息化監管長效機製
管好政策性糧食是一項係統工程,根本途徑在科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錢毅表示,要持續鞏固提升,不斷迭代升級,構建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長效機製。2024年是鞏固拓展糧食購銷監管信息化建設成果、推動建立健全應用和運行長效機製的關(guan) 鍵一年,糧食購銷監管信息化將從(cong) 集中建設向常態化應用轉段。要圍繞鞏固拓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zhuan) 項整治成效,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央企和地方,不斷完善信息係統應用和運維體(ti) 係,確保信息係統長期穩定運行,使信息化真正成為(wei) 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和加強監督檢查的手段。
糧食監管要持續深化信息化應用。製定出台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應用和運行長效機製的指導意見,提出持續提升應用水平和加強運維力量、資金投入、管理製度等措施要求,持續用好用活用足監管係統,使信息化真正成為(wei) 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加強監督檢查的手段。
持續完善監管功能。建立迭代更新、有序開放的大數據算法平台和模型庫,加強國家平台與(yu) 省級和央企平台模型算法、知識圖譜、智能應用等共享,實現對糧食購銷領域全場景智能化監管,充分挖掘現有數據資源,強化數據和視頻的綜合分析預警能力,不斷提高智能化穿透式監管水平。
持續加強督促指導。堅持督幫一體(ti) ,加強實地督導,現場發現、指導幫助解決(jue) 問題。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發揮省級黨(dang) 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走深走實。
陳亮說,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糧食行業(ye) 麵臨(lin) 信息化人才短缺問題,要加強信息化人員培訓,全麵增強信息係統使用人員實操能力,提高信息技術崗位相關(guan) 人員的技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