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塗縣石橋鎮:百企興村聯戶聚力鄉村振興
為(wei) 探索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新道路,打造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格局,當塗縣石橋鎮以“百企興(xing) 村聯戶”行動為(wei) 契機,最大程度地發揮資源優(you) 勢,以“小聯建”釋放“大能量”,打造村企攜手多方共贏的“石橋樣板”。
“這條路是村企的‘共用路’,也是我們(men) 的‘連心路’。”看著北王自然村通暢的水泥路,團林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徐孝文感慨道。原來,團林村的這段通組路一直以來都是群眾(zhong) 心中的“老大難”,坑坑窪窪、泥濘難行,給村民的出行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村企結對共建的開展讓這段路迎來了“改頭換麵”的好時機,結對單位馬鞍山市海華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出資將道路進行了重新翻修,道路硬化了,路麵也拓寬了,這條水泥路耗資近20萬(wan) 元,長300米、寬6米,兩(liang) 輛車錯車都綽綽有餘(yu) 了。
對於(yu) 家住團月村的村民夏桂林一家來說,“百企興(xing) 村聯戶”行動是切實改善他們(men) 日常生活的一盞“明燈”。因為(wei) 年齡偏大、學曆不高,夏桂林的求職之路一直不順、處處碰壁,一麵是80多歲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親(qin) ,一麵是沒有工作、缺少收入來源的現狀,生活的壓力讓夏桂林一家愁眉不展。村裏了解情況後,主動對接結對單位馬鞍山經緯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辦負責人雷輝根據夏桂林的身體(ti) 狀況,第一時間為(wei) 其安排了合適的工作崗位。現在,夏桂林不僅(jin) 有了一份心儀(yi) 的工作,每個(ge) 月除去“五險一金”後,還有6000多元穩定的收入來源。
這是當塗縣石橋鎮實施“百企興(xing) 村聯戶”行動帶來的變化。據了解,“百企興(xing) 村聯戶”行動也為(wei) 針對性扶貧工作及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探索。該鎮各村聯合結對企業(ye) 定期走訪慰問困難群眾(zhong) ,為(wei) 他們(men) 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黨(dang) 委政府的關(guan) 心和結對企業(ye) 的擔當點亮了困難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海華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用實際行動助力“菌上添花”培育項目和“小藍龍”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等村級集體(ti) 經濟項目,通過食堂自購和推廣代銷等多種渠道,為(wei) 村裏銷售蘑菇、藍龍蝦等農(nong) 產(chan) 品,有力地支持了村級集體(ti) 經濟項目的發展。
與(yu) 企共建,為(wei) 企解憂。在“百企興(xing) 村聯戶”行動開展中,村裏一直安排專(zhuan) 人定期了解企業(ye) 訴求,幫助協調經營過程中的矛盾糾紛,組織未就業(ye) 村民與(yu) 企業(ye) 開展崗位對接,為(wei) 共建企業(ye) 物色合適的勞動力,及時解決(jue) 了企業(ye) 的用工需求等難題。
“百企興(xing) 村聯戶”行動推動了企業(ye) 發展需求與(yu) 鄉(xiang) 村發展需求的有機結合,截至目前,該鎮15組村企累計開展共建活動30餘(yu) 次,找準村企共建結合點,實現資源優(you) 勢共享,呈現出企業(ye) 做大、集體(ti) 增收、群眾(zhong) 致富“三贏”局麵。(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林鬱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