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擦亮“村”字頭,有看頭也有奔頭(連線評論員)

發布時間:2024-03-19 16:49:00來源: 人民日報

  對話人:

  周珊珊 本報評論員

  張 萍 浙江日報評論員

  馬 剛 貴州日報評論員

  

  周珊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農(nong) 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健康發展。”春節期間,全國多地舉(ju) 辦村晚,既抓住傳(chuan) 統鄉(xiang) 風鄉(xiang) 韻的“村”味、地方特色的“土”味,又讓其煥發時代光彩、符合現代審美,受到廣泛關(guan) 注。村晚如何做到“土”得原汁原味、“潮”得讓人“上頭”?

  張萍:今年春節,浙江各地線上線下累計舉(ju) 辦村晚1.2萬(wan) 餘(yu) 場次。村晚受歡迎,一是因為(wei) 貼近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漁民、茶農(nong) 、村嫂輪番上陣,農(nong) 民自編自導自演,當主角、做“民星”;二是因為(wei) 緊跟時代、傳(chuan) 承創新,非遺民俗、地方戲曲、歌舞小品精彩紛呈,演今日鄉(xiang) 情、說當下村事,比如民族樂(le) 器與(yu) 流行說唱的碰撞,唱出了海島漁民的樂(le) 觀與(yu) 拚搏。

  馬剛:貴州村晚更是打破了村的空間界限。有的將火車化身展示會(hui) 場、移動集市、百姓舞台,新春祝福隨著車輪滾滾傳(chuan) 開;有的以村超賽場為(wei) 舞台,運用特色節目表演、視頻短片、互動訪談等形式,充分展現喜慶祥和的苗鄉(xiang) 侗寨新畫卷。村晚既有鄉(xiang) 土味,又具煙火氣,更顯發展魂,譜寫(xie) 的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時代樂(le) 章。

  周珊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孕育農(nong) 村社會(hui) 好風尚。”一段時間以來,“村BA”、村超、村晚等“村”字頭文化活動持續火熱的密碼是什麽(me) ?

  馬剛:一個(ge) “村”字,點透了貴州鄉(xiang) 村文化活動“火”的秘訣。從(cong) 文化肌理中找答案,鄉(xiang) 村文化活動才有蓬勃生命力;嗬護和培育群眾(zhong) 熱情,鄉(xiang) 村文化活動才有持久創造力。越來越好的小康生活,是群眾(zhong) 追求更寬廣精神世界、更積極精神風貌的底氣。村裏的球賽村民做主,政府部門在協調、服務、保障上下功夫,正確處理好“群眾(zhong) 主體(ti) ”和“政府作為(wei) ”之間的關(guan) 係,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所以鄉(xiang) 村文化活動深受群眾(zhong) 歡迎。

  張萍:“村”字頭文化活動除了體(ti) 現地方特色外,還要釋放情感張力。今年浙江各地最受歡迎的節目當屬舞龍,柯橋福龍、平湖九彩龍、奉化布龍、開化香火草龍、蕭山河上板龍……舞出了中國年的精氣神,引發了情感共鳴。當然,把熱力值轉化為(wei) 人氣值,還要從(cong) 文化空間、產(chan) 業(ye) 空間多層次拓展深度、提升吸引力,有意識地將當地資源稟賦和文旅趨勢結合,更好承載起觀眾(zhong) 遊客的熱情和向往。

  周珊珊:推動鄉(xiang) 村文化建設,不僅(jin) 有社會(hui) 效益,也有經濟效益。“村”字頭文化活動像一扇窗口,讓更多鄉(xiang) 村風土人情被看見、被發掘。當地在促進鄉(xiang) 村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方麵有何好經驗好做法?怎樣達到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強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的效果?

  馬剛:火爆全網的“村BA”、村超,如今已經成為(wei) 貴州頂流文化IP,既是群眾(zhong) 樂(le) 子又是增收路子。在賽場外,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小吃攤,卷粉、冰粉、折耳根涼拌麵等各色小吃引得遊客紛紛掃碼購買(mai) 。“村”字頭活動還讓周邊不少村寨吃到了紅利。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2023年榕江縣、台江縣累計吸引遊客超120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150億(yi) 元。可見,以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著力點,加強文體(ti) 互促、體(ti) 旅融合,線上流量就能轉化為(wei) 發展增量。

  張萍:鄉(xiang) 村文化活動如何既有看頭又有賺頭,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議題。浙江肩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要使命,各地的鄉(xiang) 村文化實踐與(yu) 強村富民行動始終緊密結合。譬如在首批“全國籃球城市”之一的諸暨市,去年夏天681場“村BA”場場火爆。8天時間內(nei) ,當地打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夜經濟小鎮吸引客流日均近3萬(wan) 人次,帶動創業(ye) 就業(ye) 近2000人。

  周珊珊:如今,音樂(le) 、美術、戲劇、手工藝、創意設計等不少領域,都把實踐的舞台放到鄉(xiang) 村。抓住機遇,做好做活“村”字頭文章,才能更好滿足新時代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精氣神。

  張萍:“藝術+鄉(xiang) 村”的文化實踐,不是簡單的嫁接,而是需要讓鄉(xiang) 村成為(wei) 藝術煥發生命力的新場域,讓藝術成為(wei) 助力未來鄉(xiang) 村圖景的新載體(ti) 。之江大地上,一批批“書(shu) 法村”“國樂(le) 鄉(xiang) 村”“攝影藝術鄉(xiang) 村”“傳(chuan) 統戲劇特色村”,正接力講述藝術與(yu) 鄉(xiang) 村的相互成就,帶動鄉(xiang) 村建設者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探索。融合鄉(xiang) 土文化的原汁原味,藝術的催化可以加速如詩如畫、各美其美的和美鄉(xiang) 村建設,讓鄉(xiang) 村成為(wei) 詩意棲居之地,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源頭活水。

  馬剛:有這樣一幕為(wei) 網友津津樂(le) 道:去年7月1日,村超中場休息時,漢、侗雙語的《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引發全場5萬(wan) 名觀眾(zhong) 大合唱。現代足球與(yu) 傳(chuan) 統民族文化的融合表達,接地氣也有感染力。在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複興(xing) 之路上,廣袤鄉(xiang) 土無數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即將發生的生動故事,是文藝創作的豐(feng) 富寶庫,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深厚源泉。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