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打破文旅消費的“數字門檻”(縱橫)

發布時間:2024-03-21 16:32:00來源: 人民日報

  不久前,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消息稱,將推動旅遊景區保留人工窗口,為(wei) 廣大遊客提供線下購票等服務。這一舉(ju) 措有利於(yu) 打破文旅消費的“數字門檻”,釋放出公共服務的融融暖意。

  隨著時代發展,預約成為(wei) 我們(men) 的生活日常:辦事、看病、旅遊,甚至吃飯、理發、修車都可能需要提前線上預約。預約給人們(men) 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以旅遊景區線上預約為(wei) 例,遊客可以省去線下排隊購票的麻煩,也可提前知曉景區的入園政策、購票標準等信息,遊玩體(ti) 驗更好;景區可以有效調控客流量,合理安排開放時間和區域。然而,一些景區過度依賴線上預約,有的幹脆取消人工窗口,有的雖然保留了人工窗口,但是仍要求遊客線上購票。

  現實中,線上預約這一便利服務,卻讓老年人、殘障人士等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的群體(ti) 深受困擾。怎麽(me) 找到預約入口,如何填寫(xie) 預約信息,怎樣付款……這些在一般人眼裏的“常規操作”,在一些群體(ti) 那裏,每一步都可能麵臨(lin) 困難。人工窗口若取消,無異於(yu) 將不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的群體(ti) “拒之門外”。

  在數字時代,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老年人、殘障人士恰恰是最需要社會(hui) 幫助彌合“數字鴻溝”的人。保留人工窗口,正是尊重一些人“慢”的實際,讓每個(ge) 人在數字時代都擁有獲得感。這一舉(ju) 措,值得在多領域推廣。

  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讓人們(men) 在數字時代“慢”得安心?這需要在公共政策製定和公共服務方麵,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多元選擇、保留“非數字化”方案,在產(chan) 品設計、內(nei) 容建設和用戶服務中更加注重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ti) 的需求和習(xi) 慣。同時,我們(men) 要營造更加包容的數字環境,讓人們(men) 不因“數字門檻”而產(chan) 生困擾。

  (摘編自《陝西日報》,原題為(wei) 《保留人工窗口 讓老年人“慢”得安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