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植樹添新綠,共繪美麗中國
春暖花開,萬(wan) 象更新。3月12日是我國第46個(ge) 植樹節,全國各地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義(yi) 務植樹活動,用行動“植”入綠色、守護綠色,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綠色是美麗(li) 中國應有的底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億(yi) 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植樹造林的步伐堅定不移,中國大地愈發綠意盎然。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10多年來,我國森林麵積由31.2億(yi) 畝(mu) 增加到34.6億(yi) 畝(mu) ,森林蓄積量從(cong) 151.37億(yi) 立方米增加到194.93億(yi) 立方米,連續30多年保持森林麵積、蓄積“雙增長”。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植樹護綠,不僅(jin) 讓中國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更為(wei) 增加全球森林資源作出了重要貢獻。
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塞罕壩從(cong) “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變為(wei) 百萬(wan) 畝(mu) 人工林海;庫布其沙漠從(cong) 風沙肆虐,變成連片綠洲;浙江安吉餘(yu) 村從(cong) 當年的工業(ye) 村、汙染嚴(yan) 重村,變為(wei) 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並成功入選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最佳旅遊鄉(xiang) 村”名單……從(cong) 一棵樹到一片林,一代又一代人植樹造林,用堅守創造奇跡,這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種下綠色,生態版圖不斷拓展;種下綠色,孕育發展生機,美麗(li) 中國正在不斷變為(wei) 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因受到諸多現實條件的限製,很多群眾(zhong) 難以參與(yu) 到義(yi) 務植樹當中。為(wei) 破解義(yi) 務植樹“找地難”等問題,相關(guan) 部門開辟了更多義(yi) 務植樹活動。時至今日,義(yi) 務植樹活動形式逐漸豐(feng) 富,主要有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yang) 、設施修建、捐資捐物、誌願服務等8種形式。比如,“互聯網+植樹”拓寬了義(yi) 務植樹的渠道,人們(men) 通過手機APP預約,讓植樹的“打開方式”更加便捷;又如,杭州西湖景區每年在植樹節前夕,都會(hui) 推出一係列的樹木認養(yang) 活動;再如,深圳革命烈士陵園連續4年舉(ju) 辦愛心植樹節活動,88棵桂花樹以綠意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種下的是樹苗,也是希望;澆灌的是土壤,也是美麗(li) 中國的夢想。美麗(li) 中國更加生機勃勃。
其實,參加植樹,不必紮堆,也不能隻熱這一天。每個(ge) 人可以全年就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履行植樹義(yi) 務。雖然我國國土綠化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就,但是我們(men) 必須要看到,植樹護綠不是一人一時之事,是需要人人參與(yu) 、共同建設的事業(ye) 。要一以貫之、持續做下去、久久為(wei) 功,一代接著一代幹,從(cong) 小做起,從(cong) 自身做起,人人出力,共同播下神州大地生機盎然的綠色新希望,共繪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新畫卷。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讓我們(men) 動起來,為(wei) 擦亮美麗(li) 中國的底色凝聚綠色力量,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添磚加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