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沙地裏種出“金果果”

發布時間:2024-03-27 11:4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春意融融,萬(wan) 物複蘇。家住內(nei) 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的許新華,在自家的梭梭林裏走走停停,不時伸手去摸一下梭梭苗,察看去年新種的梭梭苗生長情況……“去年,我家這些梭梭林裏產(chan) 出的肉蓯蓉,加上收蓯蓉籽等,這一年我收入了30多萬(wan) 元。”說到這些,許新華的臉上滿是笑容,“沙地裏種出了‘金果果’呢!”

  在十幾年前,這種情況難以想象。因為(wei) 種植周期長、市場需求不穩定、產(chan) 品檔次低、經濟收益風險大,像許新華一樣的農(nong) 牧民最開始對種植肉蓯蓉存在顧慮,大家積極性並不高。

  地處大漠戈壁的阿拉善盟,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如肉蓯蓉、黑果枸杞等豐(feng) 富多樣的沙生植物。“咱們(men) 這兒(er) 的沙生植物品質高、口碑好,可過去技術創新跟不上,好東(dong) 西做不出好產(chan) 品,賣不上好價(jia) 錢,影響大家的種植積極性。”許新華說。

  為(wei) 此,近年來阿拉善盟以科技創新作為(wei) 突破口,發布人才新政50條,製定12項配套措施,從(cong) 資源開發—高效利用—防沙治沙的全技術體(ti) 係柔性引進科技創新創業(ye) 人才團隊,推動關(guan) 鍵技術突破和科研成果轉化,先後引導和推動了一批特色生態產(chan) 業(ye) 企業(ye) 與(yu) 國內(nei) 外35家研究所和高校開展科研合作,形成了集種植、加工、生產(chan) 、銷售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加工轉化率達68%。

  “盟裏通過推行‘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牧戶’模式,讓農(nong) 牧戶與(yu) 生產(chan) 企業(ye) 實現種銷捆綁、利益共享,通過簽訂長期合同,農(nong) 牧戶能安心抓好種植,企業(ye) 可以專(zhuan) 注於(yu) 產(chan) 品的研發創新,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逐步走上正軌。”阿拉善盟尚容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磊說。

  去年底,荒漠肉蓯蓉被納入藥食同源目錄後,企業(ye) 需求增加,肉蓯蓉銷量、價(jia) 格也逐漸升高,當地農(nong) 牧民發展肉蓯蓉產(chan) 業(ye) 的熱情更高了,也為(wei) 許新華今年的種植計劃增添了不少信心。“我今年準備擴大種植規模,明年收入還能更高。”許新華笑道。

  目前,阿拉善全盟直接和間接從(cong) 事生態產(chan) 業(ye) 的農(nong) 牧民達3萬(wan) 多人,人均年收入3萬(wan) 元至5萬(wan) 元,部分可達10萬(wan) 元至30萬(wan) 元。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盟生態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將達400億(yi) 元。

  去年12月,阿拉善盟還成立了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因地製宜,根據旗域特點布局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特色產(chan) 業(ye) 品牌化發展。如阿拉善右旗的駱駝產(chan) 業(ye) 、額濟納旗叫響“胡楊林”生態旅遊品牌,阿拉善高新區聚力發展富民養(yang) 殖業(ye) ……如今,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阿拉善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動力。

  “下一步,阿拉善盟將聚焦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持續聚力用力,強化人才科研支撐,加大資金、政策投入,引導特色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推動產(chan) 值規模不斷壯大,讓特色產(chan) 業(ye) 成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主導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農(nong) 牧民的致富產(chan) 業(ye) 。”阿拉善盟委委員、組織部部長雷海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7日 13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