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學校舊址開放滿一年 40萬人次“打卡”紅色新地標
原標題:40萬(wan) 人次“打卡”紅色新地標
本報訊(記者 牛偉(wei) 坤)2023年3月28日,蒙藏學校舊址對外開放。一年來,舊址通過“展覽+體(ti) 驗”相結合的方式,以全年夜間延時開放等多種手段,全麵展示黨(dang) 的百年民族工作輝煌曆程及偉(wei) 大成就,已接待觀眾(zhong) 40萬(wan) 人次,成為(wei) 首都市民爭(zheng) 相打卡的紅色新地標。
西單繁華的商業(ye) 區裏,一座與(yu) 周邊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的四合院就是蒙藏學校舊址。步入其中,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院落古樸幽靜。共產(chan) 主義(yi) 在少數民族中的傳(chuan) 播就是從(cong) 這所學校開始的。這段百年前的紅色曆史被濃縮在西院的“中華一脈同心築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工作光輝曆程和偉(wei) 大成就主題展”和“蒙藏學校舊址專(zhuan) 題展”中。一張張曆史照片,一件件珍貴的實物、文獻、檔案,帶領觀眾(zhong) 穿越時空隧道。“展廳裏的珍貴史料,讓我們(men) 更直觀地了解民族團結的曆史。我們(men) 一定要傳(chuan) 承好這段全民族的紅色記憶。”有觀眾(zhong) 寫(xie) 下自己的觀後感。
東(dong) 院區是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體(ti) 驗區:河南的澄泥硯、甲骨文、豫劇、木版年畫,錦繡四川的自貢紮染、珙縣蠟染、閬中絲(si) 毯……一個(ge) 個(ge) 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和觀賞項目讓觀眾(zhong) 足不出京,就能感受各地的文化精華。
“體(ti) 驗區以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主要內(nei) 容。在國家民委牽頭下,我們(men) 協調了全國各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動員各地選送各民族優(you) 秀文化體(ti) 驗項目,實施輪展製度,以季度為(wei) 周期,保障體(ti) 驗內(nei) 容持續更新,提升體(ti) 驗館對觀眾(zhong) 的長期吸引力。”蒙藏學校舊址負責人黃春鋒介紹,自開放以來,優(you) 秀文化體(ti) 驗項目已輪換了4期:山東(dong) 的魯班文化、甘肅的河西風情、廣西的天琴藝術……不斷上新的沉浸式體(ti) 驗和互動式演出,贏得觀眾(zhong) 一致好評。
為(wei) 觀眾(zhong) 進行雲(yun) 導覽、帶領觀眾(zhong) 尋找“民族團結之花”、到各區巡展……依托這些生動的紅色資源,豐(feng) 富的社教活動開展起來,吸引更多觀眾(zhong) 觸摸紅色記憶。地處繁華的商業(ye) 區,蒙藏學校舊址還首創紀念館全年常態化夜間延時開放,每日開放時間超過12個(ge) 小時,為(wei) 煙火氣的夜經濟增添了一絲(si) 文化味兒(er) 。據統計,夜間參觀人數已占總參觀人數的三分之一。
一年來,蒙藏學校舊址不斷挖掘曆史文化資源,當好革命文物的“研究員”。“第二屆北大紅樓與(yu) 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學術研討會(hui) ”在蒙藏學校舊址設置了分會(hui) 場,專(zhuan) 家們(men) 圍繞“北大紅樓與(yu) 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早期傳(chuan) 播研究”進行專(zhuan) 題研討,一批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在研討活動中產(chan) 生;與(yu) 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參與(yu) “‘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覺醒年代研學行”,為(wei) 高校提供實踐平台的同時,也為(wei) 館校合作開展相關(guan) 學術研究、傳(chuan) 播紅色文化作出有益貢獻;編纂《蒙藏學校舊址及其曆史概述》,為(wei) 紅色研究再添珍貴素材。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與(yu) 國家民委、國家文物局等單位通力合作,堅持“學術立館、文保強館、社教興(xing) 館、科學治館”,加強蒙藏學校舊址內(nei) 涵挖掘及展示傳(chuan) 播工作,搭建立體(ti) 宣傳(chuan) 模式,采取線下與(yu) 線上相結合、短視頻與(yu) 深度報道相結合等方式,深入挖掘和宣傳(chuan) 保護利用的故事,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管理好、運用好館內(nei) 資源,講好黨(dang) 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民族團結的故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