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
實施“三北”工程是國家重大戰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力爭(zheng) 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wei) 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要突出治理重點,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
三大標誌性戰役即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去年以來,三大標誌性戰役陸續啟動,“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麵打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組織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如何突出治理重點,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記者進行了采訪。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防沙治沙“一盤棋”
春到河套,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黃河岸線流沙治理聯防聯治項目區,工人們(men) 正在用稻草紮設草方格沙障。很快,便形成一排排整齊的草方格,不斷向遠處延伸。
“草方格是縛住流沙的好辦法。在流動沙丘上紮設方格狀的擋風牆,可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然後種植耐旱的植物,能夠遏製沙漠擴張,逐步改善沙漠生態、防治荒漠化。”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道力根介紹。
在穿沙公路旁的喬(qiao) 木種植區,挖掘機正沿著主幹道平整土地、埋設澆水管道。“這是為(wei) 植樹造林做準備工作,保證樹木的成活率。”磴口縣防沙林業(ye) 管護中心第二管護站站長王立虎說,今年磴口縣計劃完成生態治理任務25.4萬(wan) 畝(mu) ,其中,新造林麵積為(wei) 14.6萬(wan) 畝(mu) ,林草濕地質量提升麵積為(wei) 10.8萬(wan) 畝(mu) 。
黃河“幾字彎”地跨華北、西北,涉及內(nei) 蒙古、陝西、甘肅、寧夏、山西等五省區,是影響京津和東(dong) 部地區沙塵暴的重要沙源區和路徑區,也是黃河中下遊泥沙的主要來源地。
巴彥淖爾市位於(yu) 黃河“幾字彎”頂端,分布著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巴音溫都爾沙漠、蘇集沙地及零星沙丘,有沙化土地3000多萬(wan) 畝(mu)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啟動以來,巴彥淖爾市按照因地製宜、分區施策的原則,將全市劃分為(wei) 沙漠(沙地)綜合治理區、陰山及陰山北麓生態綜合治理區、河套平原建設區、濕地保護修複治理區,進行分區治理,堅持護山、節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
在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後旗,西補隆林業(ye) 管護中心在完成平整土地任務的同時,在育苗大棚培育出梭梭、酸棗、樟子鬆等多種苗木。“這些都是抗旱、耐鹽堿、耐貧瘠等抗逆性強的鄉(xiang) 土樹種,正分批投用到防沙造林項目中,確保種一片、活一片、綠一片。”管護中心主任杜永軍(jun) 說。
目前,巴彥淖爾市境內(nei) 黃河“幾字彎”區域已完成造林23萬(wan) 畝(mu) 、種草147萬(wan) 畝(mu) 、防沙治沙46萬(wan) 畝(mu) 。巴彥淖爾市市長王誌平介紹:“今年,全市計劃完成林草生態建設300萬(wan) 畝(mu) 以上,其中新增治理200萬(wan) 畝(mu) 以上、鞏固成果100萬(wan) 畝(mu) 以上,治理套內(nei) 零星沙丘3.65萬(wan) 畝(mu) 以上。到2030年,計劃完成治理麵積3429萬(wan) 畝(mu) ,屆時全市林草覆蓋率將超過50%。”
近日,巴彥淖爾市、包頭市等五盟市簽署協議,共同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計劃到2030年,五盟市跨界區域荒漠化土地鎖邊林草防護體(ti) 係基本建成,主要風口、沙源地和黃河岸線流沙得到全麵治理。同時,建立科學治沙聯動機製,圍繞生態治理有關(guan) 重點難點問題,加強科研院所間交流合作,共同攻克技術瓶頸,深化成果轉化運用。
打好攻堅戰,必須堅持係統觀念,強化區域聯防聯治,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國家林草局三北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3年以來,五省區樹牢防沙治沙“一盤棋”思想,以毛烏(wu) 素沙地、庫布其沙漠、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治理為(wei) 重點,聚焦沙患、水患、鹽漬化、草原超載過牧等生態問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完成營造林615萬(wan) 畝(mu)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實現良好開局。
今年,黃河“幾字彎”攻堅區將啟動續建項目46個(ge) ,建設任務1685萬(wan) 畝(mu) ;新建項目47個(ge) (含成果鞏固21個(ge) ),建設任務3224萬(wan) 畝(mu) 。“我們(men) 將以毛烏(wu) 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賀蘭(lan) 山等為(wei) 重點,全麵實施區域性係統治理項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護修複河套平原河湖濕地和天然草原,增強防沙治沙和水源涵養(yang) 能力。”這位負責人說。
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
分類施策、靶向發力
科爾沁沙地南緣,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四合城鎮劉家村。一大早,村民侯貴來到暖棚給一棵棵樟子鬆苗澆水。“等過段時間天暖和了,我就和大夥(huo) 一塊把這些樹苗移栽到沙窩子裏。這些年,風明顯小了,刮起來的沙子也少多了,這都是植樹種草帶來的喜人變化。”
彰武縣屬於(yu) 典型生態脆弱區,土地沙化麵積一度高達96%。經過接續奮鬥,彰武縣土地沙化麵積由524萬(wan) 畝(mu) 降至200萬(wan) 畝(mu) 以下,林地麵積由18萬(wan) 畝(mu) 增長至212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由2.9%提高到31.47%,逐步構築起以彰武縣為(wei) 核心的千餘(yu) 公裏阻沙林帶,成功阻止了科爾沁沙地南侵。
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範圍涉及遼寧、河北、內(nei) 蒙古、吉林和黑龍江等五省區,是距離京津冀地區最近的沙源地。
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全麵啟動以來,彰武縣再接再厲,聚焦現存近200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治理重點,分類施策、靶向發力,全力推進植被綜合蓋度精準提升、沙化耕地治理、流域綜合治理等10項治理任務、56個(ge) 治理項目,確保在2028年提前完成殲滅戰任務。
堅持科學治沙,提升荒漠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科學選擇植被恢複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類型和密度。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指揮部,縣林業(ye) 發展中心主任趙國誌指著於(yu) 寺鎮官營子村的衛星圖片說:“在這裏的成片林下種草,堅持喬(qiao) 、灌、草結合,針葉、闊葉混交成林,形成近自然生態係統,能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的效果。”
阜新市林草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共涉及阜新市沙化土地300萬(wan) 畝(mu) ,將在沙地南部建設一條寬2至3公裏的鎖邊林草帶,建設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示範區、柳河流域及繞陽河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區,同時將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與(yu) 城鄉(xiang) 環境整治、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礦山生態修複等項目有機結合,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去年,遼寧省完成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綜合治理任務404萬(wan) 畝(mu) 。目前,仍有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1400餘(yu) 萬(wan) 畝(mu) ,主要集中在遼西地區。”遼寧省林草局局長張曉偉(wei) 表示,將以開展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為(wei) 契機,大力實施沙化土地治理等項目,因地製宜開展造林種草生態修複,全力增綠擴綠,同時進一步修複退化林分,調整樹種結構。同時,積極發展相關(guan) 生態產(chan) 業(ye) ,解決(jue) 造林綠化和發展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係,努力實現綠富同興(xing) 。
國家林草局三北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3年,五省區堅持係統觀念,科學安排重點工程項目,統籌推進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協同治理,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完成重點項目97萬(wan) 畝(mu) ,成效顯著,“我們(men) 將進一步科學安排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工程項目,實現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蓋,穩步提升林草植被蓋度,‘斬斷’影響京津冀地區的風沙源,構築起保護黑土地和糧食安全的生態屏障。”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
確保沙源不擴散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五道溝,連綿起伏的沙丘上,1700多名幹部職工和群眾(zhong) 井然有序進行壓沙。劃線、開溝、鋪草、填沙,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每個(ge) 人分工明確。連片的網格狀沙障鋪向沙漠深處。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片區涉及內(nei) 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四省區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是我國北方風沙活動最為(wei) 頻繁、災害最為(wei) 嚴(yan) 重的沙塵源區。
古浪縣地處騰格裏沙漠南緣,河西走廊東(dong) 端,原有沙化土地239萬(wan) 畝(mu) ,占縣域麵積的30%以上,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經過多年努力,截至去年底,已累計治理230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計劃今年上半年完成剩餘(yu) 9萬(wan) 畝(mu) ,助力打贏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古浪縣政協副主席、縣林草局局長季玉有說。
翻開地圖,武威市東(dong) 、南、北三麵被巴丹吉林和騰格裏沙漠包圍。近年來,武威市累計完成“三北”工程人工造林315萬(wan) 畝(mu) ,治理重點風沙口240個(ge) ,環綠洲風沙線後退10至20公裏,風沙危害得到有效遏製,荒漠化程度由極重度減緩為(wei) 中度、輕度。
去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在民勤縣啟動。“身在主戰場,必須當好主力軍(jun) 。”武威市林草局局長王崢表示,武威按照“南護水源、中保綠洲、北固風沙”的治理思路,在重點風沙口、流沙入侵地、綠洲防護缺口等重點區域,層層設防、步步為(wei) 營,構築起點線麵結合立體(ti) 治沙體(ti) 係。
民勤縣結合自然稟賦和地方實際,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消失半個(ge) 多世紀的青土湖,已形成近28平方公裏的水域、127平方公裏的旱區濕地。隨著地下水水位回升,濕沙層變淺,壓沙造林成活率提高。”民勤縣林草局副局長何新民說。
治沙與(yu) 治窮並重,生態與(yu) 經濟共贏。武威市涼州區九墩灘光伏治沙示範園區,連片的光伏板深藍如海。“光伏板不僅(jin) 能防風、阻止沙塵飛揚和沙丘移動,還能吸收光照、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涼州區林草局林業(ye) 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邵文山說,板上發電,板下栽種沙生經濟作物,實現發電、治沙、增收三重效果。截至目前,園區光伏板下種植梭梭等沙生植物5萬(wan) 畝(mu) 。園區項目建成投運後,每年可發電261億(yi) 千瓦時,節約標準煤801萬(wan) 噸。
“下一步,我們(men) 將進一步加強與(yu) 內(nei) 蒙古阿拉善盟、寧夏中衛市等周邊省區市盟的對接溝通,積極探索區域聯防聯治的新路子,握指成拳,共縛‘黃龍’。”王崢表示。
國家林草局三北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3年,四省區在重點區域布局重點項目,科學推進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阻擊戰完成重點項目144萬(wan) 畝(mu) ,“我們(men) 將堅持保護優(you) 先和係統治理觀念,全麵抓好祁連山、天山、阿爾泰山、賀蘭(lan) 山、六盤山等區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護,抓好沙漠邊緣防風固沙林草帶的建設,加強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複,確保沙源不擴散。”
三北地區生態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ge) 長期的曆史任務。按照“三北”工程六期規劃,2021年至2030年我國將完成7.4億(yi) 畝(mu) (含後期管護)建設任務,其中綜合治理2.5億(yi) 畝(mu) ,鞏固成果4.9億(yi) 畝(mu) 。國家林草局三北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聚焦每個(ge) 區域的治理重點,抓住係統治理這一“牛鼻子”,因地製宜、因害設防,分類施策,強化全要素保障,盡銳出戰、整體(ti) 作戰,確保如期打贏“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築牢祖國北疆萬(wan) 裏綠色長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