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可通過核準追訴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專家解讀→

發布時間:2024-04-08 15:11:00來源: 四川新聞網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今日(4月8日)通報,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xiang) 區初一學生王某某被殺害。3月11日,涉案的張某某、李某、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guan) 全部抓獲。檢察機關(guan) 高度重視,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查活動。3月21日,邯鄲市肥鄉(xiang) 區公安局對涉嫌故意殺人罪的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提請檢察機關(guan) 核準追訴。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挺對此進行解讀。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第17條新增第3款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shang) 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shang) 造成嚴(yan) 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規定將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從(cong) 之前的14周歲,個(ge) 別性地、有條件地下調到12周歲,提供了在司法體(ti) 係內(nei) 處理低齡未成年人嚴(yan) 重暴力犯罪的一種路徑。這一調整是在考慮未成年人犯罪新形勢、新特點的前提下,兼顧被害人和社會(hui) 感受的立法應對,同時也表明,追究刑事責任和施以刑罰是處理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最後的手段,並需要針對每個(ge) 案件和每個(ge) 行為(wei) 人的不同情況進行審查決(jue) 定。

  根據這一規定,追究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低齡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需要符合下列條件:(1)實施的是故意殺人、故意傷(shang) 害犯罪行為(wei) ;(2)客觀上需要造成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shang) 造成嚴(yan) 重殘疾等後果;(3)對行為(wei) 和行為(wei) 人進行主客觀相結合的審查後需要達到情節惡劣的標準;(4)程序上需由案發地檢察機關(guan) 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後啟動刑事追訴程序,並最終由人民法院進行判決(jue) 。

  據悉,自2021年3月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刑法》規定,對上報的低齡未成年人嚴(yan) 重暴力犯罪案件依法開展核準追訴工作,對其中犯罪情節惡劣,符合核準追訴條件的案件依法予以核準追訴,對於(yu) 未核準的案件也開展了相應的矯治教育和被害人救助保護工作。當然,未成年人罪錯行為(wei) 的治理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僅(jin) 僅(jin) 依靠追究刑事責任和處以刑罰並不能完全解決(jue)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問題,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罪錯行為(wei) 分級幹預矯治體(ti) 係建設,對未成年人罪錯行為(wei) 開展係統預防和治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