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傳統村落保護邁向“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新階段

發布時間:2024-04-12 15:45:00來源: 新華日報

 

  4月的江蘇迎來最美的季節,驅車行駛於(yu) 江南,一座座傳(chuan) 統村落依山傍水、串珠成鏈,“水韻江蘇”之美在這裏充分彰顯。

  月初,經財政部、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組織專(zhuan) 家評審,2024年“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名單對外公示,我省昆山市榜上有名。此前,我省的宜興(xing) 市、蘇州市吳中區兩(liang) 地也已入選。

  目前,江蘇已有79個(ge) 村入選中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名錄,認定554個(ge) 省級傳(chuan) 統村落,對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工作,已從(cong) “單個(ge) 村落保護性開發”進入“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的新階段。

  保護利用為(wei) 何要“集中連片”

  一尺花園咖啡、半山詩雨民宿、奈也手工作坊……走進昆山市歇馬橋村,各種新潮業(ye) 態林立,網紅氣質撲麵而來。這幾年,年輕人回村的越來越多,村裏通過在村落周邊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方式,供不願原址翻建的村民易地建房,將村民原有的房子回收集體(ti) ,引入社會(hui) 資本,打造文旅項目,這個(ge) 傳(chuan) 統村落從(cong) 此變了樣。去年村內(nei) 接待遊客8萬(wan) 人次,帶動村民人均增收2.2萬(wan) 元。

  變了樣的不止一個(ge) 村。綽墩山村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團隊,將村內(nei) 荒廢的4棟民房改造成昆曲學社,定期舉(ju) 行昆曲公益演出;薑杭村打造“太極水村”品牌,每年舉(ju) 辦薑裏文化廟會(hui) ,不僅(jin) 成為(wei) 淞南地區四裏八鄉(xiang) 的重大節會(hui) ,還吸引了大量遊客……

  昆山有6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17個(ge) 省級傳(chuan) 統村落,在空間分布上呈現總體(ti) 分散、局部聚集的格局。記者發現,尤為(wei) 難得的是,盡管都是水鄉(xiang) ,但每個(ge) 村的“主打產(chan) 品”不盡相同,文化氣質各異。

  “我們(men) 每年指導各傳(chuan) 統村落所在鎮根據自身實際和需要,編製傳(chuan) 統村落項目實施計劃,加強項目實施督導,防止出現盲目建設、過度開發、改造失當等修建性破壞現象。”昆山市住建局副局長黃毅恒說,去年,昆山各級傳(chuan) 統村落實施項目20個(ge) ,完成總投資額約1.9億(yi) 元。

  “單個(ge) 傳(chuan) 統村落規模小,內(nei) 容單一,資源稟賦有限,對遊客的吸引力有限。不同村落的發展定位、重點任務等也存在相似性,同質化嚴(yan) 重,如果陷入惡性競爭(zheng) ,不利於(yu) 持續保護利用。此外,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與(yu) 利用涉及住建、文體(ti) 廣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個(ge) 部門,存在條塊壁壘。”黃毅恒說,這就需要集中連片保護,進行整體(ti) 性、係統性開發。

  “江蘇是全國經濟發展、城鎮化先行地區,在人口密集、城鎮密集、經濟密集的省情特征下,村落保護難度較大,易受到開發建設的破壞。”省住建廳相關(guan) 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財政部門和住建部門聯合啟動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評選,正是為(wei) 了探索傳(chuan) 統村落更好保護利用和傳(chuan) 承發展新路徑。

  自2012年國家層麵啟動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甄選工作至今,在新型城鎮化大背景下,村莊數量精簡、布局優(you) 化已是大勢所趨。在此過程中保留並發展什麽(me) 樣的村落,是需要回答的問題,而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恰恰能為(wei) 此提供重要借鑒。

  “集中連片”有哪些難點

  悠悠太湖水,溫潤瀆邊夜潮地。地處滬寧杭三角中心的宜興(xing) ,轄區內(nei) 有6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29個(ge) 省級傳(chuan) 統村落,沿山區、瀆區、圩區不同區塊分布,以村為(wei) 單元沿襲出茶文化、紫砂文化等特色文化,如何加強這些村落的共生互動?

  “單個(ge) 村落的保護提升是集中連片建設的基礎,但集中連片打造,資源更全麵、影響更大,將大大減少重複投資和內(nei) 部競爭(zheng) ,更利於(yu) 係統展示宜興(xing) 傳(chuan) 統文化和曆史資源。”宜興(xing) 市住建局村鎮科科長裴淑芬說。

  然而“集中”二字實現起來並不容易。作為(wei) 宜興(xing) 保護利用示範規劃的編製方,一年來,南京工業(ye) 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方遙帶領團隊,一直往返於(yu) 南京與(yu) 宜興(xing) ,深感實操不易,“國家層麵2012年就開始評選傳(chuan) 統村落,單個(ge) 村落其實已形成較為(wei) 完善的保護體(ti) 係,但到了集中連片示範,國內(nei) 各地情況就不同了,文件和導則隻能提供行動索引,實際卻要大量走訪調研,詳細摸排每個(ge) 地方的特點,尤其需要因地製宜。”

  方遙講了一個(ge) 案例:他們(men) 團隊在省內(nei) 一座傳(chuan) 統村落調研時發現,為(wei) 還原村落曆史風貌而鋪建的青石路麵,雖然古樸且有文化韻味,能夠吸引遊客,但當地村民卻有不滿,路麵不平導致他們(men) 拖運采摘的楊梅時,常常發生果子掉落、軋壞的事。“這提醒我們(men) ,保護利用也不是一味保留,要在守正基礎上瞄準百姓實際訴求創新。”

  集中連片的另一大挑戰是內(nei) 部發展的不平衡。比如,如何協調片區內(nei) 不同村落的村集體(ti) 收入差距,實現統籌發展。方遙發現,有的地區傳(chuan) 統村落之間的村集體(ti) 收入竟能相差5倍之多。

  發展的不平衡也就帶來投入產(chan) 出的問題。方遙指出,當前,對於(yu) 不少傳(chuan) 統村落而言,投入較大的板塊主要有幾塊:最基礎的是農(nong) 村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例如燃氣入戶、雨汙分流、環境整治等,在此基礎上,協調房屋風貌、保護修繕文物等,也都需要花錢,而且有些開銷並不少。

  以傳(chuan) 統建築修複為(wei) 例,這是各地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過程中暴露的一大難題,更是村鎮難以獨立消化、完成的任務。蘇州市吳中區住建局副局長莊勤華舉(ju) 例說,特別是私人產(chan) 權的古建修複,專(zhuan) 業(ye) 技術要求較高,也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導致村民自行修繕意願較低。此外,一些古建產(chan) 權複雜甚至不明,也讓修繕工作推進困難,社會(hui) 資本即使有興(xing) 趣參與(yu) 也缺乏途徑。

  “傳(chuan) 統村落建設發展相比普通村莊受限較多,而村莊的發展又麵臨(lin) 現實需求。”莊勤華認為(wei) ,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製度供給,能在土地、審批、配套容錯機製等方麵形成基層可實施的具體(ti) 製度文件。

  如何更好集中利用

  車行在蘇州環太湖大道,青山綠水間,掩映著一個(ge) 個(ge) 古色古香、粉牆黛瓦的傳(chuan) 統村落。大約半小時,可到達吳中區金庭鎮南端的明月灣古村。“明月灣村古韻綿長,有‘五古’,除了古香樟樹,還有古石板街、古宅、古宗祠和古碼頭。”石公村明灣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婧說,“依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政府近年修複並對外開放黃家祠堂、瞻瑞堂等7棟古建築。去年村裏接待了24萬(wan) 人次遊客。”

  作為(wei) 江蘇首個(ge) 入選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的示範縣,吳中“家底”豐(feng) 厚,有15個(ge) 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30個(ge) 省級傳(chuan) 統村落,數量均位於(yu) 全省第一。這些村落集中分布在太湖沿岸,主要位於(yu) 金庭鎮(西山島)、東(dong) 山鎮(東(dong) 山島)和香山街道。目前,吳中區已形成陸巷古村、明月灣古村、三山古村三大文旅產(chan) 業(ye) 集聚區,這些古村以景區模式管理、發展,活力不斷提升。

  “集中連片,促進了各村落的聯動,讓村莊運營效果更好,也提升了整體(ti) 區域效應。”莊勤華認為(wei) ,要以“一盤棋”思維探索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探索建立全區傳(chuan) 統村落資源一張圖,實現吳中區傳(chuan) 統村落資源的整合、管理、展示、宣傳(chuan) 與(yu) 創新利用。

  幾名受訪者不斷跟記者強調,集中連片保護利用不是簡單地將幾個(ge) 傳(chuan) 統村落攏在一起保護出新,而是通過科學編製示範區保護發展規劃,將各村落的曆史遺存和文化傳(chuan) 承等內(nei) 容進行梳理,按照內(nei) 在聯係打造旅遊、產(chan) 業(ye) 、文化等節點線路,展示傳(chuan) 統資源和文化,為(wei) 村莊發展帶來流量和商機。

  規劃堅持“一盤棋”,操作中則要做好“活化+”文章。

  在采訪中,三地不約而同提到同一個(ge) “破題”路徑——應同步開展“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建設”。方遙認為(wei) 這一邏輯不難理解,“前者側(ce) 重遺存保護,而後者側(ce) 重產(chan) 業(ye) 發展,兩(liang) 者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缺一不可,所以做加法,無疑能走出一條更優(you) 的發展路線,實現整片村落的活化利用、勾連互通。”

  “將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利用從(cong) 單個(ge) 點拓展到集中連片區,工作模式也要從(cong) 以前單一的物質空間保護轉向綜合性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黃毅恒表示,可把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與(yu) 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建設、農(nong) 村住房條件改善、設計師下鄉(xiang) 等工作都進行有機結合,整體(ti) 打造、係統培育。比如,昆山計劃形成“環陽澄湖蟹鄉(xiang) 培育組團”“巴城昆曲傳(chuan) 承培育組團”等8個(ge) 培育組團,集成投放各項資源,統籌建設保護發展項目,發揮資源整合和集聚發展效應。

  怎樣實現從(cong) 保護到振興(xing)

  去年起,我省啟動省級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建設,促進傳(chuan) 統村落之間協同互動、優(you) 勢互補,帶動整體(ti) 發展,力爭(zheng) 到“十四五”末省級傳(chuan) 統村落和傳(chuan) 統建築組群數量超過1000個(ge) 。

  “留住鄉(xiang) 親(qin) 、護住鄉(xiang) 土、記住鄉(xiang) 愁”,是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的最終目標。“集中連片”僅(jin) 僅(jin) 是現階段的探索手段,放眼長遠,究竟該如何守護好傳(chuan) 統村落,實現從(cong) 保護到振興(xing) ?

  裴淑芬認為(wei) ,要繼續探索機製,整合資源,調整“指揮棒”。比如,在鎮村布局規劃優(you) 化修編過程中,明確將具有傳(chuan) 統文化底蘊的村莊列為(wei) 特色保護類村莊,指導各板塊紮實開展相關(guan) 保護發展工作;將傳(chuan) 統民居、傳(chuan) 統村落等保護列為(wei)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加分項等。

  如何撬動更多資源“來鄉(xiang) 村”,讓更多老鄉(xiang) “留鄉(xiang) 村”?“蘇南各縣區應發揮城鄉(xiang) 要素流動頻繁、社會(hui) 資本活躍的優(you) 勢,通過村銀合作、項目融資和企業(ye) 直投、產(chan) 業(ye) 投資等模式,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村集體(ti) 經濟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壯大集體(ti) 經濟、促進富民增收,實現傳(chuan) 統村落自我造血式的長效運營發展。”黃毅恒表示,一方麵,應繼續出台政策,投入財政資金,吸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另一方麵,還要結合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傳(chuan) 統村落人居環境,“還鄉(xiang) 於(yu) 民”“主客共享”。

  中國核雕第一村——吳中區舟山村吸引社會(hui) 資本江蘇藍園文化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入駐,聯合建立藍園—舟山村文旅產(chan) 業(ye) 園,立足核雕文化,以旅遊、餐飲、休閑娛樂(le) 為(wei) 配套,以貿易集市、直播電商平台培育基地為(wei) 輔助,已吸引約500家核雕工作室入駐,實現線上銷售額2.5億(yi) 元,總產(chan) 值超4億(yi) 元。

  資本引來了,人才就來了。目前,吳中區各級傳(chuan) 統村落累計吸引各類人才下鄉(xiang) 創業(ye) 近200人、本村村民就業(ye) 創業(ye) 1600餘(yu) 人,導入鄉(xiang) 村研學、民宿、文創等各類業(ye) 態超500家。

  “傳(chuan) 統村落是生長型的,可能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村落,未來也會(hui) 成為(wei) 傳(chuan) 統村落。吳中已建立了梯隊保護機製,不隻古村落,有文化肌理和傳(chuan) 統格局的村落,都會(hui) 關(guan) 注,持續擴大國家—省—市三級傳(chuan) 統村落梯隊,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育一批麵向未來的傳(chuan) 統村落,逐步引入業(ye) 態,促進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與(yu) 再生。”莊勤華說。(白雪 李睿哲 付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