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助企紓困需要新思維新舉措

發布時間:2022-01-06 09:56: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哈爾濱:政府消費券發放釋放消費潛力 助力複商複市

  光明網評論員:據當地官網消息,從(cong) 今天(1月5日)開始,黑龍江哈爾濱將發放助企紓困政府消費券,首輪1億(yi) 元人民幣。此輪消費券的發放範圍為(wei) ,該市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零售、餐飲、文體(ti) 娛樂(le) 、旅遊等領域的企業(ye) 和工商戶開設的商業(ye) 門店。領券時手機定位信息在哈爾濱市內(nei) 的,均可領取並使用消費券。

  疫情之下,餐飲、零售和文旅等生活服務業(ye) 受到的衝(chong) 擊最大,各地不時出現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人的流動,增加了這些行業(ye) 修複的難度。當下正值冰雪旅遊旺季,坐擁豐(feng) 富冰雪旅遊資源的哈爾濱此時推出政府消費券,提振本地消費、助力旅遊業(ye) 發展的意圖明顯。而且消費立減而非滿減的規則設定,相當於(yu) 不設消費門檻,或能產(chan) 生更大的消費刺激和拉動效應,也有利於(yu) 保障低收入群體(ti) 享受消費券優(you) 惠。

  生活服務類企業(ye) ,尤其是中小企業(ye) 雖然本身體(ti) 量不大,但企業(ye) 數量多,不僅(jin) 在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方麵地位重要,而且吸納了不少就業(ye) 人口。但也正因為(wei) 其體(ti) 量不大、底子薄,抗風險能力也較弱,稍有風吹草動就極易滑入困境。持續的疫情衝(chong) 擊疊加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讓不少生活服務類中小企業(ye) 麵臨(lin) 現實的經營困難,地方政府對其的幫扶不僅(jin) 必要而且要及時。疫情以來,多地多輪發放消費券,初衷之一即為(wei) 企業(ye) 救急紓困。

  不過,隨著疫情常態化,疫情之初受到抑製的消費需求多數已釋放完畢,有研究者指出,消費券對經濟的撬動效應或已不敵當初。當前,幫扶企業(ye) 也需要地方政府不斷豐(feng) 富紓困“工具箱”,用好減稅降費、普惠小微貸款等多種手段,實施更為(wei) 精準和有效的舉(ju) 措,綜合施治,著眼長遠並持久發力。麵對疫情給社會(hui) 治理帶來的新挑戰,治理者也須以新舉(ju) 措新思維應對之。

  助企紓困,貴在精準。一些企業(ye) 雖然表現出盈利差、資金緊等同樣的困境,但造成困境的原因並不完全相同。鑒於(yu) 此,地方政府的雪中送炭有必要有所差異化,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優(you) 惠政策投放,並加強對紓困效果的評估與(yu) 監控,以此為(wei) 主要依據不斷調適幫扶舉(ju) 措。這其中還涉及到對困難企業(ye) 的精準識別,顯效期限不同的手段的組合方式等等,無一不要求工作細致。這對各級政府的治理水平與(yu) 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過去那種照章落實上級的“紅頭文件”,一刀切、大水漫灌式的粗糙做法無以為(wei) 繼。

  提振疫後消費,除了穩固供給側(ce) ,釋放需求側(ce) 的潛力也至關(guan) 重要,這與(yu) 一地居民的消費意願與(yu) 消費信心密切相關(guan) 。而消費意願與(yu) 消費信心的強勁與(yu) 否,又取決(jue) 於(yu) 一地居民的就業(ye) 與(yu) 收入狀況。歸根結底,也即穩就業(ye) 、穩民生、保市場主體(ti) 。如何在當前的財政約束條件下實現這一點,各級政府必須深思熟慮。除了發放消費券等行動外,還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維護公平競爭(zheng) 市場秩序,激活市場主體(ti) 活力等等。這些舉(ju) 措並不會(hui) 馬上顯效,但卻是助企紓困的根本之策,因不易而更當下定決(jue) 心紮實果斷推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