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2025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1月5日消息,《“十四五”全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規劃》近日印發。計劃到2025年,全國農(nong) 機總動力穩定在11億(yi) 千瓦左右,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到75%。
據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邁入了向全程全麵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發展時期,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從(cong) 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新的階段。全國農(nong) 機總動力達到10.56億(yi) 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長17%,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25%,比“十二五”期末提高7.4個(ge) 百分點。
但同時,農(nong) 業(ye) 機械化在區域、產(chan) 業(ye) 、品種、環節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顯。部分關(guan) 鍵核心技術、重要零部件、材料受製於(yu) 人,研發能力和產(chan) 品性能還不能很好滿足農(nong) 民的需要,國產(chan) 機具多為(wei) 中低端產(chan) 品,產(chan) 能過剩、同質化嚴(yan) 重,部分領域或環節“無機可用”“無好機用”問題依然明顯。一些產(chan) 業(ye) 品種、種養(yang) 方式及產(chan) 後加工等與(yu) 機械化生產(chan) 不協調等問題較為(wei) 明顯,“下田難”“作業(ye) 難”“存放難”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當前,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機械化發展較快,南方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發展較慢,典型丘陵山區縣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低於(yu) 50%。主要糧食作物生產(chan) 機械化水平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經濟作物生產(chan) 關(guan) 鍵環節以及畜牧業(ye) 、漁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設施農(nong) 業(ye) 等領域機械化水平較低。
對此,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表示,“十四五”期間將著力提升糧食作物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生產(chan) 機械化、加快發展畜禽水產(chan) 養(yang) 殖機械化、積極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機械化、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nong) 業(ye) 機械化短板、加快推動農(nong) 業(ye) 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做大做強農(nong) 業(ye) 機械化產(chan) 業(ye) 群產(chan) 業(ye) 鏈。
為(wei) 推進實現這些目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持續強化支持發展政策。包括穩定實施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政策、開展農(nong) 機購置綜合補貼試點、加大農(nong) 機報廢更新補貼力度等,以及積極推進地方政府債(zhai) 券和有關(guan) 資金支持開展丘陵山區農(nong) 田宜機化改造等。
按照規劃,到2025年,糧棉油糖主產(chan) 縣(市、區)基本實現農(nong) 業(ye) 機械化,丘陵山區縣(市、區)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5%,設施農(nong) 業(ye) 、畜牧養(yang) 殖、水產(chan) 養(yang) 殖和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ti) 達到50%以上。2035年,主要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實現全過程機械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本實現機械化全覆蓋,機械化全程全麵和高質量支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李誌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