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冰雪盛典插上科技翅膀

發布時間:2022-01-07 09:32: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季 芳

  在河北淶源縣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當一名北歐兩(liang) 項運動員身著微型可穿戴設備完成一次跳台上的“飛躍”,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體(ti) 姿態等數據便出現在訓練現場的電腦屏幕上。這一科學訓練輔助平台通過數據采集,將運動員的訓練表現以可視化、數據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為(wei) 科學精準地安排下一步訓練提供了重要參考。

  科技力量的介入,改變了冰雪運動的訓練方式。在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風洞訓練讓競速項目運動員不斷尋找阻力最小、最節省時間的訓練姿態;在吉林北山,由原有的人防工程改造成的“雪洞”已投入使用,成為(wei) 越野滑雪隊反季節滑雪訓練場,延長了上雪時間。在緊張的冬奧會(hui) 備戰中,科技手段幾乎覆蓋了專(zhuan) 項訓練、強化體(ti) 能、訓練監測、醫療康複等每一個(ge) 環節。從(cong) 平昌冬奧會(hui) 周期有不少冬奧會(hui) 小項尚未開展,到如今實現北京冬奧會(hui) 全項目建隊、訓練,創新應用協助運動員實現“以科技換時間”的高效訓練,中國冰雪運動正在畫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曲線。

  不隻在運動訓練領域,科技創新在冬奧會(hui) 競賽場館建設過程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借助科技的翅膀,國內(nei) 首條雪車雪橇賽道在項目選址、賽道特征、模塊構造等方麵完成了國內(nei) 首次嚐試;解決(jue) 各環節技術難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多個(ge) 競賽場館從(cong) 無到有;“水立方”作為(wei) 世界首個(ge) 實現泳池轉換的冰壺場地,可以實現分區域的溫度、濕度控製和冰麵的機器設備控製,同時完成多場景的快速切換。從(cong) 設計論證到建設運營,科技創新為(wei) 進入衝(chong) 刺階段的冬奧會(hui) 籌辦增添助力。

  可以說,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沒有遍及全球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一項項新技術,助力場館、設備等硬件水準提升,讓奧運比賽更安全、更精確、更好傳(chuan) 播;推動訓練方法、製度等軟件方麵不斷更新,助力運動員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尤其對於(yu) 冰雪項目來說,運動範圍大、速度快、裝備複雜、多室外比賽等特點對科技創新提出更高要求。為(wei) 此,中國著力打造“科技冬奧”,在學習(xi) 冰雪強國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自主創新,在科學辦賽、智慧觀賽、安全保障、綠色智慧綜合示範等方麵不斷實現突破。

  賽場上的科技力量,還有望產(chan) 生“溢出效應”,為(wei) 冰雪產(chan) 業(ye) 、白色經濟注入動力。籌辦過程中,科技創新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產(chan) 業(ye) 、智慧城市等方麵的成果,將成為(wei) 冬奧會(hui) 留給舉(ju) 辦地的寶貴財富,繼續與(yu) 城市發展、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賽場使用的智能冰雪裝備走向普通消費者,還是智能場館建設經驗,都能幫助各地冰雪運動場所優(you) 化管理與(yu) 功能,在冬奧會(hui) 中積累的技術成果將持續提高我國冰雪產(chan) 業(ye) 的整體(ti) 效能,實現冰雪經濟從(cong) 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相約北京”係列冬奧測試活動已圓滿結束,賽場設施、場館運行、賽事組織等方麵屢獲好評。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men) 相信,一場閃耀科技創新魅力的盛會(hui) ,必將贏得全球觀眾(zhong) 的矚目。(季 芳)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