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孩子”怎麽就抑鬱了?這不是嬌氣,是一種疾病
“好好的孩子”,怎麽(me) 就抑鬱了
情緒低落、沉默寡言、興(xing) 趣減退、失眠多夢、不願出門、心悸心慌、壓抑悲觀……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有可能不僅(jin) 僅(jin) 是心情不好或者身體(ti) 不舒服這麽(me) 簡單。曾被認為(wei) 隻有成年人才會(hui) 得的抑鬱症,正在成為(wei) 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隱形殺手”。
“這就像感冒一樣常見”
2021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我國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為(wei) 24.6%,其中輕度抑鬱為(wei) 17.2%,重度抑鬱為(wei) 7.4%。
湖北武漢市民廖倫(lun) (化名)的女兒(er) 小皮就是這24.6%中的一名。一年前的一天,廖倫(lun) 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說有同學發現小皮在廁所裏割腕。說起這段經曆,他似乎在描述電影畫麵:“當時,我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但到學校後,廖倫(lun) 不得不接受現實。
接下來,女兒(er) 麵對詢問的回答更讓他嚇出一身冷汗。“活著沒意思。”他怎麽(me) 都沒有想到,這樣一句話會(hui) 從(cong) 自己12歲的女兒(er) 嘴裏說出來。
對於(yu) 獨生女,廖倫(lun) 夫婦疼愛無比。擁有自己公司的廖倫(lun) ,家庭和睦幸福,經濟條件寬裕;教師職業(ye) 的妻子十分注重對孩子的培養(yang) 。在所有人眼中,小皮乖巧聽話,成績優(you) 秀,是家人的驕傲。
可是,老師告訴廖倫(lun) ,小皮得了抑鬱症,還不輕,趕快休學一年,住院治療。
廖倫(lun) 帶著小皮走進武漢精神衛生中心門診部,發現與(yu) 女兒(er) 一樣的孩子不在少數,掛號要排長長的隊。經過一番檢查,小皮最終被確診為(wei) 抑鬱症。醫生告訴廖倫(lun) ,“這就像感冒一樣常見”。
後來,女兒(er) 時常說出“讓我上學還不如讓我去死”之類的話,纖細的手腕上留下一道道割痕;常常把自己關(guan) 進房間,有時候莫名地大哭,十幾個(ge) 小時不吃不喝不出房門。看到好好的女兒(er) 變成這樣,全家都哭幹了眼淚。
經過幾輪治療,在老師和醫生的要求下,小皮選擇了休學。“隻要她不再幹傻事,我們(men) 什麽(me) 都可以依著她。”廖倫(lun) 說,如今的女兒(er) 雖然常把“死”掛在嘴邊,但所幸未付諸行動,隻是白天睡覺,晚上出門,淩晨回家。“去幹什麽(me) ,和誰在一起,我們(men) 不知道,也不敢問。我和她媽每天淩晨就等著她回家。”
不是嬌氣,是一種疾病
“易激惹,缺乏興(xing) 趣和動力;不喜歡玩了,易哭泣;愛說消極的話,喜歡抱怨;難以入睡或好睡。這些都是抑鬱的早期征兆。”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李軼琛在麵向武漢市中小學的公開課程裏講到,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這些問題後,認為(wei) 孩子太過嬌氣,是慣壞了。其實,這是孩子抑鬱的早期征兆,主要集中表現在青春期,更早的會(hui) 表現在學齡期。
當然,抑鬱症不是情緒波動這麽(me) 簡單,也並不是所有不開心、情緒低落都是抑鬱症。許多人麵對抑鬱症時,甚至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疾病。
“近年來青少年因抑鬱症導致自殺的新聞並不鮮見,這與(yu) 社會(hui) 、學校、家庭對於(yu) 抑鬱症缺乏正確認知,對抑鬱症發病原因缺乏了解,不能及時發現及早預防是密不可分的。”全國政協委員、青海民族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李莉娟說。
李莉娟調查認為(wei) ,抑鬱症發病原因非常複雜,有生理原因也有社會(hui) 原因。相較成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就算沒有遭遇什麽(me) 特定的壓力源,也容易對壓力有過度的反應。
近些年,教育、衛生等部門對預防青少年抑鬱症,開展了許多工作,一係列心理教育課程也相繼走進校園。目前中小學都設有心理谘詢室並配有心理谘詢教師,但是存在的問題是心理教師多為(wei) 其他課程兼職教師,且對抑鬱症、焦慮症的專(zhuan) 業(ye) 知識不足,缺乏及時發現、幹預並轉移專(zhuan) 業(ye) 機構治療的能力。
不應把抑鬱孩子“一退了之”
李莉娟已連續兩(liang) 年在全國政協會(hui) 議上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提交提案。2020年,她建議針對青少年兒(er) 童開展心理健康篩查,通過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案引起有關(guan) 部門重視。
2021年11月,教育部對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hui) 議《關(guan) 於(yu) 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鬱症防治措施的提案》進行答複,明確提出“加強抑鬱症防治工作部署,開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預防抑鬱症教育,建立全過程青少年抑鬱症防治服務、評估體(ti) 係”。對此,李莉娟說:“能夠引起有關(guan) 方麵和社會(hui) 的重視,非常欣慰,希望在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下,每個(ge) 孩子都擁有更加健康的身心。”
“任何精神心理疾病都需要早識別、早發現、早治療,這是科學應對的不二法則。”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劉玉容說,抑鬱症的初期,可以通過心理治療、適當休息、增加活動和減輕壓力等方式緩解,但若延緩治療,病症可能加劇,孩子就容易悲觀、自我否定,嚴(yan) 重時會(hui) 甚至自暴自棄。
對於(yu) 篩查出的抑鬱症學生,也不應簡單地要求全部休學治療。“直接將孩子推向家庭,退給家長,並不可取。”劉玉容說,這會(hui) 使孩子更加悲觀,還可能遭遇同學的異樣眼光,從(cong) 而更加孤立無助。除了少數病情嚴(yan) 重的以外,更適合的方式應該是邊上學邊治療,在社會(hui) 生活環境中幫助孩子走出心理陰霾。
青少年抑鬱症幹預,需要社會(hui) 、學校、家庭三位一體(ti) 聯動。“提高家長心理健康素養(yang) 非常重要。”李莉娟說,學校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每學期定期聘請校內(nei) 外專(zhuan) 家,對家長開展關(guan) 於(yu) 孩子心理健康發展、青春期性教育、情緒問題識別等教育,做到家校聯動,早發現、早幹預,科學治療。(記者徐海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