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委密集開會,2022年要幹哪些民生實事?
歲末年初,中央部委密集召開年度工作會(hui) 議。根據各部委會(hui) 議、負責人發聲以及一係列新規透露的信息,一份影響多個(ge) 群體(ti) 的“民生清單”呼之欲出。
“米袋子”“菜籃子”
千方百計確保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供應
近期召開的全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局長會(hui) 議研究部署了今年的重點工作,提出要圍繞“兩(liang) 條底線”,突出抓好“四件要事”,“‘三農(nong) ’這塊壓艙石必須夯得實之又實”。
兩(liang) 條底線,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二是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四件要事”中,除了“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另外三件都是圍繞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
不同於(yu) 去年“奮力奪取糧食豐(feng) 收”的表述,此次會(hui) 議提出,要“以背水一戰的態度、超常超強的力度,堅決(jue) 打贏保夏糧保全年糧食豐(feng) 收這場硬仗。”這也是“四件要事”中的首件: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chan) 。
其二,是要攻堅克難擴種大豆油料。其三,要確保“菜籃子”產(chan) 品穩定供給,發揮好“菜籃子”市長負責製考核指揮棒作用,穩定生豬生產(chan) ,繼續抓好其他畜禽、蛋奶和水產(chan) 品生產(chan) ,強化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監管。
“錢袋子”
減稅降費力度將更大,小微企業(ye) 與(yu) “工薪族”迎來利好
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hui) 議和全國稅務工作視頻會(hui) 議明確,2022年,減稅降費政策力度將更大。
從(cong) “減稅降費”到“減稅降費+緩稅緩費”,2016年至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8.6萬(wan) 億(yi) 元。2021年,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1萬(wan) 億(yi) 元。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jun) 表示,2022年稅務部門將落實好大規模、階段性、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加大對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製造業(ye) 等的支持力度,確保各項稅費優(you) 惠政策不折不扣、高效高質落地生根。
不久前,兩(liang) 部門發布公告明確多項個(ge) 稅優(you) 惠政策延續實施。例如,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計稅優(you) 惠政策,延續至2023年底;年收入不超過12萬(wan) 元且需要匯算清繳補稅的,或年度匯算清繳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可免予辦理匯算清繳政策延續至2023年底等。
個(ge) 稅優(you) 惠政策延續,將利好廣大“工薪族”、中低收入群體(ti) 等,預計一年可減稅1100億(yi) 元。
就 業(ye)
解決(jue) 好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開展平台靈活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
2022年第一周,人社部發布《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政策服務指南》,再次明確對高校畢業(ye) 生到基層就業(ye) 、自主創業(ye) 的幫扶政策,以及對企業(ye) 招用畢業(ye) 生的相應激勵等。
教育部統計,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首次突破千萬(wan) ,達1076萬(wan) 人,總量和增量均為(wei) 近年之最。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就強調,“解決(jue) 好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問題”“抓好重點群體(ti) 就業(ye) ,落實落細穩就業(ye) 舉(ju) 措”。
新就業(ye) 形態被稱為(wei) 穩就業(ye) 的“蓄水池”,目前我國靈活就業(ye) 人員已達2億(yi) 人。2022年,我國將持續健全靈活就業(ye) 勞動用工和社會(hui) 保障政策,在部分省份和行業(ye) 開展平台靈活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
養(yang) 老
推進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
2022年,我國將推進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
“全國統籌的標誌是統一繳費基數計算口徑、統一繳費率、統一養(yang) 老金計發辦法,核心是實現統收統支。”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會(hui) 長鄭功成說。
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我國將建立中央和地方養(yang) 老保險支出責任分擔機製,中央財政支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逐步強化地方政府支出責任,確保基本養(yang) 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養(yang) 老保險製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ju) 措。
2021年12月,《關(guan) 於(yu) 推動個(ge) 人養(yang) 老金發展的意見》審議通過。這意味著,在第一支柱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第二支柱企業(ye) 年金、職業(ye) 年金製度外,我國首次明確了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的設計框架,即將迎來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的規範發展。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此前表示,總的考慮是以賬戶製為(wei) 基礎、個(ge) 人自願參加、國家財政從(cong) 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市場化投資運營。要完善製度設計,合理劃分國家、單位和個(ge) 人的養(yang) 老責任,為(wei) 個(ge) 人積累養(yang) 老金提供製度保障。
住 房
努力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需求
2021年,我國房地產(chan) 市場運行總體(ti) 平穩。當前,新增住房需求及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依然旺盛,2022年將如何更好地滿足“住有所居”?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部長王蒙徽指出,要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chan) 長效機製,落實城市主體(ti) 責任,強化省級政府監督指導責任,保障剛性住房需求,滿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努力做到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同時,將推進住房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ti) 住房需求,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務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因地製宜發展共有產(chan) 權住房,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hui) 議也提出,穩妥實施好房地產(chan) 金融審慎管理製度,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chan) 業(ye) 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鄉(xiang) 村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抓好農(nong) 村改廁和汙水垃圾治理等重點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局長會(hui) 議指出,進一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製,提高銜接資金和涉農(nong) 整合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的比重,重點發展一批特色優(you) 勢富民產(chan) 業(ye) ,加大對160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的支持力度。
圍繞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三個(ge) 方麵,會(hui) 議提出統籌推進“六項任務”。包括堅決(jue) 完成好新建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任務,加力推進農(nong) 機裝備補短板;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抓好農(nong) 村改廁整改鞏固,接續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協調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和垃圾治理等。
交通運輸部提出,今年要繼續強化對脫貧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加快完善“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體(ti) 係,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抵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同時加快推進縣、鄉(xiang) 、村三級農(nong) 村物流節點體(ti) 係建設,健全完善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
交 通
提升服務質量,保障勞動權益
2021年年末召開的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hui) 議部署了今年的重點工作。
其中,在抓好交通運輸常態化疫情防控方麵,提出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加強內(nei) 防反彈,堅決(jue) 避免疫情通過交通運輸環節傳(chuan) 播擴散。
在提高交通運輸服務供給質量方麵,將加強出行服務無障礙、適老化、人文化建設,深化電子不停車收費係統(ETC)服務提升。
還有一係列政策將惠及貨車司機、交通運輸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等。
在工作會(hui) 議提出實施交通運輸新業(ye) 態平台企業(ye) 抽成“陽光工程”不久前,交通運輸部等8部門聯合發文,提出10項加強交通運輸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權益保障的舉(ju) 措。
文件要求網約車抽成成為(wei) “明白賬”,並讓司機參與(yu) 到規則製定中;推動網約車司機更方便地參保和享受待遇,也嚐試破解“就餐、停車、如廁、休息難”等身邊難題。
“保障網約車司機合法勞動權益,既是行業(ye) 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勞動者切身利益所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ye) 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
(記者舒靜、樊曦、薑琳、於(yu) 文靜、王優(you) 玲、王雨蕭、葉昊鳴)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