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老樞紐煥發新活力——南昌向塘國際陸港見聞

發布時間:2022-01-17 10:00:00來源: 經濟日報

  開欄的話

  2022年是我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重要一年,將召開黨(dang) 的二十大。這個(ge) 新春,格外令人期待。今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專(zhuan) 欄,以微觀視角展現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探訪各行各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報道各地疫情防控和節日保障的舉(ju) 措,反映基層群眾(zhong) 的幸福生活和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1月15日早上6點,天剛蒙蒙亮,忙碌一夜的江西南昌向塘國際陸港有了稍許平靜。

  陸港口岸一期貨運場站,中老鐵路國際班列(南昌向塘—老撾萬(wan) 象)整裝待發。這是《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正式生效後,江西省發出的首列“江西製造”專(zhuan) 列。

  “我們(men) 每天都在加班加點查驗裝卸貨物,今年春節也不準備休息了。國際貨運開通後,隨時都有貨物進場,得24小時作業(ye) 。”場站調度員徐俊生指著這條由33個(ge) 集裝箱組成的“長龍”說,這些汽配、服裝、電子機械、箱包等江西“特產(chan) ”,將沿著中老鐵路,經磨憨口岸出境,5天後抵達萬(wan) 象。

  “真幸運,能趕上這趟列車。”江西展宏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與(yu) 發車點一牆之隔,公司總經理高昕一大早就來等著列車起運。“以前主要走鐵海聯運,先通過鐵路運輸到寧波或廈門港,再走船運到泰國等沿海國家,再轉關(guan) 到老撾,手續繁瑣、耗時長。”高昕說,公司客戶主要集中於(yu) 東(dong) 南亞(ya) 國家,現在開通鐵路直達班列,極大減少了企業(ye) 出口的時間與(yu) 成本。

  作為(wei) 江西最大的建製鎮,這裏擁有全國十大貨運編組站之一——向塘西貨運編組站,京九、滬昆、浙贛等幹線鐵路在此匯集,江西南部地區70%的貨物經由向塘進入省會(hui) 南昌或發往全國各地。“最初的向塘鐵路樞紐運輸貨物以箱包、皮鞋等日常用品和糧食為(wei) 主,服務的區域也僅(jin) 限於(yu) 周邊省份。”徐俊生說,這些年,產(chan) 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太陽能組件、電子信息、汽車配件類貨物快速增長。伴隨南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以及江西內(nei) 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推進,這裏的功能更為(wei) 凸顯。

  “總規劃麵積33.82平方公裏,目前已設置商品汽車區、集裝箱作業(ye) 區、大宗貨物集散區、鐵路口岸區、冷鏈服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六大板塊。”南昌縣商務局局長王曦婷在規劃圖前告訴記者,這裏如今已發展成為(wei) 國際陸港:建立了“東(dong) 西雙向互濟、陸海內(nei) 外聯動”的國際國內(nei) 大通道,形成了集鐵、公、水路於(yu) 一體(ti) 的多式聯運體(ti) 係,目前已常態化開行9條中歐(亞(ya) )班列、5條鐵海聯運班列。2021年,南昌向塘國際陸港開行班列828列,比2017年增長近5倍。

  成為(wei) 國家一級鐵路物流基地、納入國家鐵路發展規劃、入選“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能級提升,見證著向塘物流老樞紐煥發出的新活力,而物流業(ye) 態的多元化、智能化,則讓老樞紐增添了新動力。

  帶著條形碼,一件件快遞包裹穿行在280米長、1.2米寬的回轉傳(chuan) 輸帶上,中央分揀係統根據掃描結果,直接分揀派送至目標支線,再由貨車送往目的地……這是記者在南昌傳(chuan) 化智能公路港項目的大型廠房看到的景象。工作人員李仲平告訴記者,作為(wei) 江西首條重貨自動分揀係統,這裏24小時不間斷作業(ye) ,相比人工分揀,係統分揀降低了2個(ge) 百分點的差錯率,成本降低了60%。

  作為(wei) 首批入駐向塘國際陸港的項目,南昌傳(chuan) 化智能公路港帶動了一批企業(ye) 進駐,並為(wei) 入駐企業(ye) 帶來數字化、智能化等智慧物聯新風向。在京東(dong) “亞(ya) 洲一號”向塘物流園,倉(cang) 庫裏機器人往來穿梭,將貨物運送到分揀人員麵前,“人找貨”轉變為(wei) “貨找人”。如今在向塘國際陸港,除了京東(dong) ,還有蘇寧、菜鳥等企業(ye) 200多家,各類倉(cang) 儲(chu) 麵積達60萬(wan) 平方米,智能係統已覆蓋了絕大部分物流企業(ye) 。

  “‘十四五’期間,我們(men) 將全力把向塘國際陸港打造成國家陸路開放實驗示範區、江西‘三同’實驗發展創新區、大南昌都市圈鐵路物流集聚區,為(wei) 江西高質量打造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貢獻力量。”王曦婷充滿信心地說。(本報記者 劉 興(xing)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