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展望2022】數智化成零售業變革新趨勢

發布時間:2022-01-20 09:54:00來源: 經濟日報

  零售業(ye) 作為(wei) 商品流通的終端環節,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著力點,也是吸納就業(ye) 的蓄水池。隨著信息技術和物流業(ye) 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實體(ti) 零售轉型升級的需求愈加強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我國零售業(ye) 帶來深刻影響:在短期內(nei) 對個(ge) 別零售業(ye) 態造成較大損失的同時,也給傳(chuan) 統實體(ti) 零售業(ye) 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加快數智化轉型提供了契機。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上零售額13088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042億(yi) 元,同比增長12.0%,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24.5%。多位專(zhuan) 家表示,展望2022年,線上線下融合將繼續催生新的消費模式,使線上實物零售額增長得以保持,並為(wei) 實體(ti) 零售業(ye) 數智化轉型創造有利條件。

  實體(ti) 零售業(ye) 轉型加速

  近年來,我國實體(ti) 零售業(ye) 麵臨(lin) 同質化競爭(zheng) 激烈、數字化基礎和能力薄弱、企業(ye) 經營管理模式滯後等弊端,疫情暴發更對實體(ti) 零售業(ye) 構建全渠道、智慧零售生態係統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支持傳(chuan) 統實體(ti) 零售業(ye) 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對穩消費、穩增長、穩就業(ye) 意義(yi) 重大。特別是通過數智化轉型,實體(ti) 零售業(ye) 具備了服務進店顧客個(ge) 性化需求的能力,大到對消費趨勢的把握,小到對來店顧客消費需求的掌握都更加精準。“這種能力的提升是數智化轉型非常重要的特征。”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zhuan) 家李鳴濤表示。

  具體(ti) 來看,2022年實體(ti) 零售業(ye) 轉型將具有以下幾個(ge) 方麵的特征。

  實體(ti) 零售業(ye) 企業(ye) 將更加注重打造獨特品牌。建立在較為(wei) 完善的數據產(chan) 業(ye) 生態基礎之上,精準利用一些數據工具,使企業(ye) 對品牌重新進行定位,從(cong) 而產(chan) 生針對特定消費群體(ti) ,通過提供獨特的產(chan) 品、服務去吸引消費者。

  數智化工具的全流程參與(yu) 。數智化相對數字化更高一層級,一個(ge) 顯著的特征就是在實體(ti) 零售行業(ye) 的全流程參與(yu) 。實體(ti) 零售企業(ye) 在決(jue) 策過程中會(hui) 更多運用數智化工具,不再滿足於(yu) 例如店鋪選址、周邊區域消費者消費能力、產(chan) 品擺放等某一個(ge) 方麵的數智化,而是整個(ge) 鏈條上的數智化重構。

  將有更多企業(ye) 嚐試做自有品牌。“自有品牌增加對消費者來講是一大福利。”中國貿促會(hui) 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實體(ti) 零售企業(ye) 從(cong) 賣供應商的貨到有能力做自有品牌商品,這其中對需求的精準把握是轉型成功的關(guan) 鍵因素。通過自有品牌商品的定製化開發,實現較為(wei) 精準的需求匹配。打造自營商品的能力也是企業(ye) 數智化轉型較典型的特點之一。

  下沉市場仍是主要目標

  零售企業(ye) 自身的數智化能力提升,以及供應鏈服務能力的提升,反過來能夠進一步擴大零售企業(ye) 的服務範圍。2021年受疫情在國內(nei) 多點散發影響,社區等靠近生活場景的消費較為(wei) 活躍。通過智能化轉型,零售企業(ye) 進一步把觸角伸入社區、鄉(xiang) 村等下沉市場。

  誰離消費者更近,誰就能更好地發現和滿足他們(men) 的需求,從(cong) 而創造價(jia) 值。最近,蘇寧易購零售雲(yun) 首家“社區銷售服務店”在南京開業(ye) 。“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以實體(ti) 店自身的銷售半徑為(wei) 特點,麵對客戶群進行精準營銷。融合不再是把實體(ti) 店搬到線上,而是真正賦能實體(ti) 店,使其改頭換麵,以一種新的形態出現在消費者麵前。”趙萍表示。

  在城市,零售疊加社交模式仍將具備很大發展空間。以社區藥妝店為(wei) 主的健康零售業(ye) 也將快速發展。伴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和老齡化的來臨(lin) ,健康生活用品正逐漸成為(wei) 家庭僅(jin) 次於(yu) 生鮮的高頻商品。此外,社區鄰裏中心、生活中心將為(wei) 地區百貨店轉型提供新的發展機會(hui) 。

  得益於(yu) 技術的快速發展,零售業(ye) 在農(nong) 村的發展潛力被進一步發掘出來。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長明顯快於(yu) 城鎮居民。隨著新產(chan) 品、新服務、新技術、新理念下鄉(xiang) ,城鄉(xiang) 消費差距將逐步縮小,如何讓農(nong) 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與(yu) 城市同樣水平的消費環境、同樣質量的商品、同樣標準的服務將成為(wei) 零售業(ye) 發展的主要目標。通過數字化能力協同,一人店、夫妻店等有效整合到零售企業(ye) 的供應鏈中,擴大了在農(nong) 村地區的服務範圍,消費升級的態勢將繼續保持。

  此外,線上直播種草等新的營銷模式與(yu) 線下零售形成良好互動,用網紅產(chan) 品吸引客流,進而零售企業(ye) 圍繞新的消費熱點打造新的消費場景,除去購物需求之外,使社交性的需求得到滿足。

  零售業(ye) 跨界協作更加高效

  我國零售業(ye) 規模大、產(chan) 出低,是零售大國但還不是零售強國。主要原因是缺乏流通產(chan) 業(ye) 的布局規劃和規範治理,過度市場化,造成行業(ye) 的低水平重複建設。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會(hui) 長裴亮表示,我國線上零售發展迅猛,帶動了零售業(ye) 的創新,但也加劇了互聯網零售與(yu) 實體(ti) 零售之間的不公平競爭(zheng) 。

  零售業(ye) 是市場化程度高和充分競爭(zheng) 的行業(ye) ,同時具有較強的公共基礎設施屬性,因此,一方麵通過完善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反壟斷等法律,實施公平的稅收、市場監管、市場準入等措施,促進行業(ye) 公平競爭(zheng) ;另一方麵也需要政府加大流通基礎設施投入,包括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數字化、中小企業(ye) 扶持等,實現行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

  裴亮表示,提高零售業(ye) 增加值,有利於(yu) 提高零售業(ye) 吸納和安置就業(ye) 的能力,有利於(yu) 提高零售業(ye) 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的貢獻,有利於(yu) 提高行業(ye) 對資金人才的吸引能力,進而提高行業(ye) 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能力。

  趙萍認為(wei) ,基於(yu) 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yu) 零售全場景融合應用,將提升商貿物流全流程、全要素資源數字化水平,推動商品流通網絡節點的高效連接,零售網絡化、協同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使商品和服務流動更加順暢。

  同時,通過跨渠道、跨行業(ye) 融合,實體(ti) 零售企業(ye) 與(yu) 生產(chan) 、批發、電商、進出口、物流企業(ye) 的協作得以進一步深化,業(ye) 務流程和渠道管理得以進一步優(you) 化,新的收益增長點不斷出現,企業(ye) 將更加專(zhuan) 注於(yu) 商品和服務的競爭(zheng) ,商品和服務的品牌化差異化不斷增強。

  有關(guan) 專(zhuan) 家建議,2022年,實體(ti) 零售業(ye) 要通過發展設施高效智能、功能便利完備、信息互聯互通的零售係統,實現跨區域聯動、跨業(ye) 態互補,降低企業(ye) 成本。更應借助開放的數智化服務係統,通過跨行業(ye) 融合,強化協同創新能力,不斷拓展新領域,並強化對供應鏈全環節的高效協調與(yu) 管控,提高市場反應速度。

  同時,實體(ti) 零售業(ye) 需要進一步創新組織形式,改變以門店數量擴張為(wei) 主的粗放發展方式,逐步利用大數據等技術科學選址、智能選品、精準營銷、協同管理,提高發展質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feng) 其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