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語言能力是創新的基礎要素

發布時間:2022-01-24 10:3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田列朋(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

  好奇心之於(yu) 創新、科學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xing) 趣的引導和培養(yang) 要從(cong) 娃娃抓起”。

  好奇心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也是一種本能情緒。心理學研究認為(wei) ,好奇心包括知覺性好奇心和認知性好奇心。知覺性好奇心是一種促使個(ge) 體(ti) 通過感官刺激尋找新異信息的驅動力,認知性好奇心是一種獲得知識與(yu) 信息的需求和渴望。某種程度而言,人類創造的璀璨文明無一不是“好奇心”發揮作用的結果。

  “好奇心”之於(yu) 科學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基礎教育領域正在以“雙減”為(wei) 手段,積極推動素質教育改革,朝著培養(yang) 具有“好奇心”的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努力。包括語文在內(nei) 的基礎學科不斷探索如何將應試教育轉變為(wei) 核心素養(yang) 教育,在教學活動中增大實踐應用的比重,促使學生走出“課本”,閱讀“社會(hui) ”,關(guan) 注“發展”。實踐應用教學活動提供大量動手動腦機會(hui) ,給青少年營造感官刺激氛圍,幫助他們(men) 滿足知覺性好奇心的同時,喚醒認知性好奇心,在閱讀和自主探索中順利實現學習(xi) 知識的目的。

  學校課堂通過營造實踐應用活動氛圍,順應了學生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特質,但依舊等同於(yu) “輸血”;教育的根本目標是通過學科教育,學生能夠自己“造血”,具備能力將好奇心保持到底,獨立解決(jue) 問題,成長為(wei) 創新型人才。換句話說,好奇心是本能,在教育中可以被因勢利用;讓學生保持好奇心並取得成果,則是學科教育在能力培養(yang) 上應格外注意的問題。

  這正是當前語文學科致力於(yu) 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強大的語言能力幫助學生將好奇心保持到底,是通往新知的路徑。對客觀存在產(chan) 生疑問,是好奇心的肇始。思考力、聯想力、想象力和表達力最終決(jue) 定了個(ge) 體(ti) 在探索的路上能走多遠。對複雜現象的分析整合能力、對過程的邏輯推導能力、對結論的精準描述能力等,這些思維能力基本是通過語言能力來獲得的。個(ge) 體(ti) 需要借助語言載體(ti) 學習(xi) 各學科知識,訓練出大腦的思維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化符號,大腦思維結果最終要通過語言符號表達成概念、判斷、結論、措施等,個(ge) 體(ti) 才算真正掌握真理,輸出知識,認知世界,解決(jue) 問題。知識的產(chan) 出是真正將“未知”解讀出有形“已知”,是對個(ge) 體(ti) 肇始好奇心的激勵和良性反饋,是給好奇心的最大“滿足”和“嗬護”。知識作為(wei) 創新成果的符號體(ti) 現,可與(yu) 人分享,接受論辯,積累沉澱,給個(ge) 體(ti) 和社會(hui) “孵化”更多的好奇心建立新的起點。因此,語言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要素,是幫助人們(men) 保持好奇心、完成探索任務的有力工具。

  語文教育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手段,一方麵注重增加語言實踐活動,另一方麵格外注重跨學科語言能力訓練,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語言工具。跨學科多主題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hui) 找準興(xing) 趣,充分發揮好奇心引領作用,在跨學科語言學習(xi) 中潛移默化地訓練思維,提升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高中語文教育為(wei) 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修訂組組長王寧認為(wei) ,“語文培養(yang) 思維是最根本的,是實施其他學科教育的基礎,它覆蓋一切教育內(nei) 容,也與(yu) 任何學科結成聯盟”。

  在語文課堂利用跨學科方式學習(xi) 語言,是切實將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訓練的目標放在了首位,為(wei) 學生在好奇心引領下開展積極探索提供幫助,為(wei) 創新型人才基本能力培養(yang) 打下基礎。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