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快探索新型電池技術路線(新知)

發布時間:2022-02-07 13:2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現象】從(cong) 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到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鋰電池有著廣泛應用。在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時,鋰電池本身也存在生產(chan) 成本偏高、關(guan) 鍵原材料儲(chu) 量少等缺點,倒逼一些企業(ye) 加快尋求替代技術方案,將目光投向鎂、鋅、鈉等新型電池。有媒體(ti) 指出,圍繞鋰電池替代品的全球競賽已經開始。

  【點評】

  由於(yu) 具有能量密度高、輸出功率大、循環壽命長等多種優(you) 勢,鋰電池成為(wei) 當今蓄電池行業(ye) 的主流。也應該看到,鋰電池屬於(yu) 資源敏感型產(chan) 品,其關(guan) 鍵原材料鎳、鈷、鋰等分布集中度較高且呈現資源壟斷特征,容易形成資源對外依賴。自主可控是發展的前提,有必要加快探索替代技術路線,下好先手棋。

  基於(yu) 多方麵考慮,鎂、鋅、鈉等新型電池未來有望成為(wei) 鋰電池的替代品或重要補充。有研究發現,鎂離子的理論體(ti) 積能量密度幾乎是鋰的兩(liang) 倍,或將為(wei) 電池提供高能量密度。鋅電池受到關(guan) 注得益於(yu) 高安全性,鋅電池使用水溶液作為(wei) 電解液,取代了傳(chuan) 統的有機溶劑,從(cong) 而大幅降低了電池起火的風險。鈉電池雖然在能量密度上不能媲美鋰電池,但有著成本優(you) 勢,由於(yu) 製造鈉電池和鋰電池的大部分設備是相似的,現有的鋰電池公司較容易轉向製造鈉電池,從(cong) 而大幅降低生產(chan) 成本。

  盡管新型電池受追捧,但離真正產(chan) 業(ye) 化尚有距離。從(cong) 目前發展情況來看,無論是鎂電池、鋅電池還是鈉電池,在技術和材料等方麵仍有諸多難題待解。以鎂電池為(wei) 例,元素本身活性較低,再加上高相容性電解液開發難度大,導致難以獲得較好的電化學性能。因此,在加快布局各種替代技術方案的同時,深入挖潛鋰電池性能、提升產(chan) 品質量是當務之急。

  新型電池蓬勃興(xing) 起的背後,得益於(yu) 新能源汽車和儲(chu) 能產(chan) 業(ye) 兩(liang) 個(ge) 新興(xing) 市場的快速擴張。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2021年市場滲透率超過13%,預計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超過60%,銷量的逐年上升必將帶動動力電池需求量不斷上漲。另一方麵,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以風電、光伏為(wei) 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的占比將會(hui) 不斷提升。到“十四五”末,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超過50%,需要大力發展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為(wei) 電網運行調峰、調頻,這將成為(wei) 拉動新型儲(chu) 能電池消費上升的另一極。

  如今,可持續發展日益成為(wei) 共識,圍繞鋰電池及其替代技術的研究,正在發達國家如火如荼地進行。挑戰也是機遇,中國擁有鋰電池完善產(chan) 業(ye) 鏈集聚的優(you) 勢,以及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範圍內(nei) 形成的先發優(you) 勢,正逐漸匯聚成產(chan) 業(ye) 發展的巨大潛能。提升產(chan) 業(ye) 戰略定位、強化政策支持力度,創新驅動、全球布局,才能將競爭(zheng) 優(you) 勢真正轉化為(wei) 領跑實力。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07日 05 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