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南京市溧水區芝山村:富硒農產品成為增收新產業

發布時間:2022-02-09 10:1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春節期間,記者來到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芝山村。村裏的陶瓷坊、油坊、酒窖、豆腐坊一片忙碌,不時有遊客前來參觀體(ti) 驗。

  芝山村位於(yu) 溧水區東(dong) 南角,離城區較遠。在破解人員外流、產(chan) 業(ye) 乏力、村支部帶動能力弱的難題上,村裏一度使不上勁兒(er) ,找不到好法子。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要好的帶頭人,2018年年底,李其軍(jun) 回到芝山村擔任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在他的帶領下,2019年2月,芝山村成立了綜合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由田畝(mu) 租金、年底分紅、務工收入三部分組成。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重點。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因地製宜地選擇適合本地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是關(guan) 鍵。李其軍(jun) 告訴記者,芝山村立足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打造富硒生態產(chan) 業(ye) 園,建設碳基有機肥廠,發展紅色教育基地……這一係列舉(ju) 措改變了芝山村的麵貌,把村民逐漸引上了致富之路,探索出了依靠集體(ti) 經濟帶動村民增收的新路子。

  芝山村的發展日新月異。春節前,記者打電話給芝山村綜合社接待員湯文靜。“好忙喲!”電話那頭響起了她清脆的笑聲。溧水區與(yu) 秦淮區的合作項目石燕食坊門店在南京科巷新市集開業(ye) 後,湯文靜負責協調運營事宜。

  石燕食坊主要銷售芝山村出產(chan) 的優(you) 質富硒農(nong) 產(chan) 品,如富硒大米、菜籽油、土雞蛋,果汁、果幹——品種琳琅滿目,開業(ye) 當天銷售額就達4萬(wan) 多元。“芝山生態環境好,南京市民對我們(men) 的富硒農(nong) 產(chan) 品情有獨鍾。”湯文靜說。

  “在南京設立門店,不僅(jin) 可以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還可作為(wei) 芝山村在大城市的一個(ge) 窗口,把南京市民吸引到芝山曹莊富硒生態園來觀光、消費,帶動芝山村其他產(chan) 業(ye) 的發展。”李其軍(jun) 說,園區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民宿、養(yang) 殖海水蝦的大棚即將在今年6月完工,建好的水上餐廳可同時容納60到70桌客人。2021年,芝山村綜合社增加村民務工及土地分紅收入720萬(wan) 元,集體(ti) 收入320萬(wan) 元,吸納本村和臨(lin) 近村的從(cong) 業(ye) 人員430多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是關(guan) 鍵。芝山村正在形成一個(ge) 良性循環,年輕人從(cong) 外鄉(xiang) 回到故鄉(xiang) ,家鄉(xiang) 不僅(jin) 變得美麗(li) ,更為(wei) 遊子提供了很好的幹事創業(ye) 平台。就在幾個(ge) 月前,又有一對芝山出去的年輕夫婦回來,分別負責村裏的對蝦基地建設和門店銷售。更有與(yu) 村裏合作的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留在了綜合社工作,從(cong) 此真正紮根芝山。

  “盡管是冬天,但村裏水上餐廳的接待量很大,每天都有預訂。隨著村裏的民宿、垂釣中心、遊樂(le) 設施日益完善,芝山村的遊客量還會(hui) 大大增加,村民們(men) 的好日子還在後頭!”湯文靜笑著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