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春走基層】化屋村火起來了

發布時間:2022-02-16 09:37:00來源: 經濟日報

  春節假期,一場少見的大雪讓貴州的西北部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靜臥在烏(wu) 江北岸的黔西市新仁苗族鄉(xiang) 化屋村卻自成天地,路邊的三角梅花團錦簇,燦爛又熱情。記者沿著新修的旅遊公路、迎著微微寒風走進這個(ge) 小村莊,火紅的燈籠隨風搖曳。

  “去年雖受到疫情影響,但收入還不錯,比在外麵打工好。”以前長期在外務工的趙玉學夫婦回到村裏開農(nong) 家樂(le) ,一年存了3萬(wan) 多元。“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讓我們(men) 在家有了不錯的收入,孩子學習(xi) 成績也提高了。”趙玉學說。

  化屋村地處懸崖之下,耕地少而貧瘠,曾是深度貧困村,近年來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實現了貧困人口清零。化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玉芝告訴記者,化屋村堅持一切圍繞鄉(xiang) 村旅遊幹,既在服務配套上下功夫,也在豐(feng) 富業(ye) 態上做文章,鄉(xiang) 村旅遊蓬勃發展。

  春節前夕,楊清鑫夫婦開辦的農(nong) 家樂(le) 正式開門迎客,裝修一新的房屋能同時接待10桌客人,“鄉(xiang) 村旅遊風生水起,一定大有前途”。

  化屋村目前有農(nong) 家樂(le) 33家、民宿和農(nong) 家旅館12家,其中有20多家農(nong) 家樂(le) 是2021年新增的。如今,化屋村已經成為(wei) 不少遊客向往的打卡地,去年累計接待遊客近54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億(yi) 餘(yu) 元。

  快速發展的鄉(xiang) 村旅遊,帶火了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銷售。在化屋村扶貧車間,負責人楊文麗(li) 趁著遊客不多的時機,忙著修整房屋、整理產(chan) 品,為(wei) 即將到來的旅遊旺季做準備。

  “我們(men) 結合化屋村傳(chuan) 統的苗繡、蠟染等手工技藝,創新開發了50多種文創產(chan) 品,得到了市場積極回應。”楊文麗(li) 告訴記者,2021年以來,化屋村的文創手工藝品銷售走俏,帶動了當地更多繡娘就業(ye) 。截至目前,該車間吸納了22名苗族婦女穩定就業(ye) ,每人每月平均收入4000元左右,還有70餘(yu) 名繡娘通過以件計酬方式靈活參與(yu) 工藝品製作。

  除線下和訂單銷售外,扶貧車間還充分運用互聯網平台,開展直播帶貨,拓展了手工藝產(chan) 品的銷售渠道。“2021年,扶貧車間總銷售額達400多萬(wan) 元,線上線下平台各占一半。”楊文麗(li) 告訴記者。

  記者在化屋村扶貧車間的展台看到,除了有化屋村村民製作的服飾、蠟染等傳(chuan) 統手工藝產(chan) 品外,還有來自周邊地區的土特產(chan) ,小小車間儼(yan) 然成了黔西特產(chan) 的展示中心。

  雖然剛剛起步,但欣欣向榮的景象讓村民看到了希望,回家鄉(xiang) 發展已成為(wei) 越來越多村民的選擇。張玉芝告訴記者,去年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的村民有150多人,這個(ge) 春節假期更是經常接到外出務工村民的谘詢電話,“大家都希望能夠回家鄉(xiang) 發展,與(yu) 化屋村一起成長”。(經濟日報記者吳秉澤)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