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縣級中學遇困難 “塌陷的縣中”靠什麽崛起

發布時間:2022-02-23 09:5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曾經代表著縣域教育高地的縣級中學,如今遇到了很多困難,甚至在很多地方可以用“困境”形容。生源在流失、教師被挖走、基礎條件相對薄弱、質量有待提高……“高考超一本10分在縣中是狀元”雖是個(ge) 案,但代表了縣中的普遍窘境。

  麵對“縣中塌陷”,有關(guan) 部門沒有聽之任之。2021年12月,教育部等9部門印發的《“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縣中提升計劃”)提出,到2025年縣中整體(ti) 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市域內(nei) 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製基本健全。

  今年1月10日,發改委等21部門印發的《“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明確提出,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研究製訂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計劃,全麵加強縣中建設,持續鞏固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促進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特色發展。

  “十三五”末,我國已經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十四五”時期,高中教育進入後普及階段,“縣中提升計劃”正當其時。但是,“縣中塌陷”的原因在哪兒(er) ?需要分析清楚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出生率降低導致上學人口減少,城鎮化發展使得農(nong) 村人口向城鎮遷移,這些外部原因是客觀存在的。不過,在同樣的外部環境條件下,仍有縣中保持一貫的質量。這裏既有西部獨樹一幟的縣級中學,也有東(dong) 部全區域內(nei) 的所有縣級中學。

  去年年底,甘肅推出卓越高中建設方案,共有17所高中被納入方案,其中隻有兩(liang) 所縣級中學,會(hui) 寧一中是其一。當其他縣中優(you) 質生源、優(you) 秀教師在流失的時候,這所學校並沒有出現類似現象,教育質量在甘肅省一直名列前茅。會(hui) 寧一中校長張貴榮認為(wei) ,作為(wei) 一所長征會(hui) 師地的學校,先天具有“紅色基因”,幾十年來形成了領導苦抓、家長苦供、社會(hui) 苦幫、教師樂(le) 教、學生樂(le) 學的“三苦兩(liang) 樂(le) ”會(hui) 寧教育精神,這是一種文化,一直在傳(chuan) 承。

  位於(yu) 東(dong) 部地區的江蘇南通的高考,也一直處於(yu) 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上。各個(ge) 縣(市、區)的高級中學發展基本均衡。

  從(cong) 這些屹立不倒的縣級中學可以看出,教育教學質量持續優(you) 質是一個(ge) 重要的內(nei) 因,這種內(nei) 因足以抵抗外部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能夠持續吸引優(you) 質生源,也給教師帶來了職業(ye) 上的榮譽感。

  在市縣層級行政管理中,市級中學可以全市招生,借助其自身地理位置、教育資源等優(you) 勢搶奪生源,這種“抽水式”發展會(hui) 讓一個(ge) 區域出現“大樹周邊難長小草”的畸形生態,甚至讓一些原本處於(yu) 同一“教育海拔”的縣級中學成為(wei) 溝壑。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zhuan) 家王烽認為(wei) 外因更重要,“個(ge) 別公辦名校辦了民辦學校,當地又給了特殊政策,可以跨區域招生,把縣中的優(you) 質生源掐走了,就會(hui) 慢慢形成一個(ge) 惡性循環”。

  2021年,作為(wei) 河北衡水臨(lin) 近縣的蠡縣就發生了“生源保衛戰”。為(wei) 遏製高分生源外流,河北蠡縣400名初中生在當年4月被提前上了高中。這一做法遭到家長反對,但校長自有苦衷——如果不采取“保衛生源”的方式,好生源都被衡水中學吸引走了。(見本報2021年4月7日一版刊發的《一個(ge) 衡水臨(lin) 近縣的生源保衛戰》)

  其實,早在2017年,河北省教育廳就曾發布通知,要求各市嚴(yan) 格規範民辦高中跨市招生,規定“跨市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應在招生前,將學校招生計劃、招生方式、招生時間、招生程序、招生簡章等報送其所在的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納入生源地招生入學工作整體(ti) 部署。”

  石家莊、承德、廊坊、邯鄲、邢台等多地教育部門都曾出台措施,限製衡水民辦高中在當地招生。

  可惜這些規定並沒有真正落實,像這種“生源保衛戰”不隻蠡縣獨有,前幾年館陶縣就喊出了“打贏遏製優(you) 秀生源外流保衛戰”的口號。

  因此,王烽認為(wei) ,解決(jue) “縣中塌陷”的問題,首先從(cong) 招生方麵進行控製,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在招生過程中,南通市采用統一的招生平台,少有到外縣市區挖學生這種‘掐尖’行為(wei) 。”江蘇省如東(dong) 縣教育局原局長唐國均認為(wei) ,應該規範招生,讓區域裏沒有超級中學,各縣中均衡發展。

  今年1月底發布的一項縣域教育專(zhuan) 題研究指出,當下縣域教育質量評價(jia) 存在概念內(nei) 涵不清楚、評價(jia) 重點不凸顯、方法操作有偏差等問題,主要是縣域教育質量評價(jia) 並沒有從(cong) 提升辦學水平、促進內(nei) 涵發展轉移到優(you) 化教育生態上來。

  該研究還提出,縣域教育質量評價(jia) ,首先要以優(you) 化教育生態為(wei) 核心,端正教育評價(jia) 觀,明確縣域教育質量評價(jia) 應以促進學校優(you) 質、均衡和公平發展為(wei) 核心目的。

  “縣中提升計劃”明確提出,嚴(yan) 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you) 秀校長和教師,對未經組織人事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同意,惡意從(cong) 縣中學校搶挖人才的,停止學校各類評優(you) 評先資格。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wei) ,解決(jue) “縣中塌陷”問題,關(guan) 鍵在於(yu) 要嚴(yan) 格依法治教。振興(xing) 縣中,靠縣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一個(ge) 更好的外部環境。第一一定要禁止超級中學跨地區違規搶生源,如果超級中學可以跨地區違規搶生源,很多縣中是抵擋不住的;第二要解決(jue) 縣中教師的待遇問題,包括由省級財政統籌,加大對縣級教育財政的轉移支付,單純靠縣級政府的實力很難解決(jue)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新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2月23日 02 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