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2022年兩會看點前瞻:新征程傳遞哪些發展新信號?

發布時間:2022-03-03 10:12: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題:2022年兩(liang) 會(hui) 看點前瞻:新征程傳(chuan) 遞哪些發展新信號?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全國兩(liang) 會(hui) 即將開幕。今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趕考路”舉(ju) 世矚目。今年,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履職跨入第五個(ge) 年頭,他們(men) 將關(guan) 注哪些議題,會(hui) 議將釋放哪些中國發展信號,諸多看點值得期待。

  看點一:穩定經濟大盤怎樣發力?

  當前,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與(yu) 此同時,也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麵對世紀疫情、百年變局交織影響,中國經濟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住經濟大盤,就能克服疫情影響,穩住民生底線,在新一輪增長中取得先機。

  兩(liang) 會(hui) 上將如何設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備受關(guan) 注。張立群說,綜合考慮過去兩(liang) 年經濟增長率,以及內(nei) 外環境、經濟增長潛力等條件,積極、穩妥設定今年經濟增速、就業(ye) 、物價(jia) 等目標,有利於(yu) 引導社會(hui) 各界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

  近期,從(cong) 需求到供給,外貿、工業(ye) 經濟、服務業(ye) 等方麵一係列穩定經濟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環保等領域重大項目加快落地。今年兩(liang) 會(hui) ,穩定經濟大盤還將出台哪些政策舉(ju) 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點領域擴大有效投資、合理安排地方債(zhai) 、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穩定房地產(chan) 市場、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強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企業(ye) 的支持等,都將受到代表委員熱議。

  在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看來,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是穩增長的一個(ge) 重要手段,選擇“對”的投資項目至關(guan) 重要。科技創新、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轉型等相關(guan) 領域的投資,既能創造短期需求,也能為(wei) 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看點二:重要領域怎樣穩中求進?

  穩中求進,方能行穩致遠。在諸多重要領域,今年工作如何謀劃部署,改革怎樣持續推進,是代表委員的重要關(guan) 注點。

  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關(guan) 鍵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明確了兩(liang) 條底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項重點——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

  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表示,除了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外,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還要重視提高農(nong) 民積極性。針對一些地方經濟發展基礎仍然薄弱,部分脫貧群眾(zhong) 收入不高的問題,加強動態精準監測、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加大金融保障服務。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今年1月,國家出台促進綠色消費的相關(guan) 政策,呼籲擴大綠色和低碳產(chan) 品的供應和消費。在此前陸續召開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上,“雙碳”、綠色低碳發展成為(wei) 多地政府的工作重頭戲,新能源布局更是紛紛入列目標清單。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數量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強認為(wei) ,控製化石能源消費,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xing) 技術與(yu) 低碳產(chan) 業(ye) 深入融合,遏製“兩(liang) 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之後,我國進入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如何有效規劃並探索路徑,將成為(wei) 代表委員重要關(guan) 注點。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劉學良說,促進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是前提基礎和必要條件。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解決(jue) 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收入差距問題為(wei) 主攻方向,著力抓好一係列創新性、突破性的重大舉(ju) 措。

  看點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續加力?

  穩就業(ye) 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國就業(ye) 人群總量大、就業(ye) 結構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畢業(ye) 生為(wei) 重點的青年群體(ti) 就業(ye) 麵臨(lin) 較大壓力。針對如何創造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最大限度實現人崗相適、落實2億(yi) 靈活就業(ye) 群體(ti) 的勞動保障等等,公眾(zhong) 期待代表委員帶來更多、更具體(ti) 的意見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yu) 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許光建說,要警惕輸入型通脹壓力,要繼續保持居民消費價(jia) 格平穩,保護好老百姓“菜籃子”“米袋子”,加大對低收入群體(ti) 特別是困難群體(ti) 的保障力度。

  住房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任務艱巨。在堅持“房住不炒”原則下,如何滿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chan) 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是全社會(hui) 普遍關(guan) 心的話題。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雙減”政策、養(yang) 老保障、老舊小區改造、智慧醫療等民生關(guan) 切,也將受到廣泛關(guan) 注。

  看點四:疫情防控怎樣更精準?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複。我國十幾個(ge) 省份報告了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國內(nei) 疫情呈現點多、麵廣、頻發、德爾塔和奧密克戎變異株疊加流行的特點。如何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焦點。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處置早期關(guan) 鍵“窗口期”,堅決(jue) 果斷采取各項防控措施,盡快實現“社會(hui) 麵清零”。

  截至3月1日,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萬(wan) 劑次。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疫苗接種仍是疫情防控的關(guan) 鍵手段。

  “精準”成為(wei) 疫情防控關(guan) 鍵詞。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zhuan) 家吳尊友認為(wei) ,在堅持“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準防控、精準救治、精準保障。

  下一步,如何進一步加強監測預警、提高篩查效率、精準防控,加快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醫療救治資源和公共衛生體(ti) 係更有彈性和韌性,均有待代表委員提出真知灼見。

  看點五:地方組織法怎麽(me) 修?

  今年全國人代會(hui) 的一項重要議程,是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修正草案)》。

  地方組織法是關(guan) 於(yu) 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組織和工作製度的基本法律,於(yu) 1979年通過,曆經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通過決(jue) 定,修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組織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議事規則。修改地方組織法是繼修改全國人大組織法之後,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又一重要舉(ju) 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點,是回應了當前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完善了相關(guan) 組織和工作製度。比如,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hui) 的職權予以細化,進一步規範省、設區的市兩(liang) 級人大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的設置和名稱,明確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等基本原則,適應監察體(ti) 製改革需要增加相關(guan) 內(nei) 容等。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基層人大和基層政府的職權較為(wei) 單一、基層人大常委會(hui) 的作用不清晰等問題,需要法律予以規範明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表示。

  此外,地方組織法修正草案還增加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關(guan) 規定。

  看點六:外部環境如何應對?

  全球疫情創傷(shang) 尚未治愈,國際經濟亟待複蘇,氣候變化挑戰嚴(yan) 峻,然而保護主義(yi) 、單邊主義(yi) 逆流橫行,烏(wu) 克蘭(lan) 局勢複雜多變,世界形勢激烈動蕩。中國如何處理紛繁複雜的國際關(guan) 係、堅持對外開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備受矚目。

  2022年,中國將繼續在全球治理的多邊議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hui) 晤,出席亞(ya) 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以及上合組織等相關(guan) 會(hui) 議。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國外交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wei) 國內(nei) 經濟發展營造良好、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

  今年還是中國同多個(ge) 國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國深入拓展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的重要節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表示,以元首外交為(wei) 引領,中國將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深化同周邊國家關(guan) 係,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不斷擴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1月1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在中國等10國正式生效,標誌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阮宗澤表示,積極服務國內(nei) 開放發展,將是今年中國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施好《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推進中日韓自貿談判,推動實現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等都將成為(wei) 代表委員討論的話題。

  此外,如何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共築全球免疫防線,也需要代表委員群策群力。(記者秦交鋒、舒靜、白陽、許可、於(yu) 佳欣、王陽、王井懷、吳文詡)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