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3-04 09:53: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胡麒牧(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確保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保障。從(cong) 現實情況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還存在一些挑戰有待克服,數字經濟在應對有關(guan) 挑戰中可大顯身手。

  多年來,在城鎮化、工業(ye) 化過程中,資本、技術、勞動力不斷向城市集聚。鄉(xiang) 村地區雖然土地與(yu) 自然資源較豐(feng) 富,但在缺少資本、人才、技術的情況下,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難度較大,一些特色資源難以得到有效開發。而且,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與(yu) 消費市場之間的物理距離較遠,受限於(yu) 某些設施條件,部分鄉(xiang) 村地區仍存在農(nong) 產(chan) 品“賣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好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產(chan) 業(ye) 組織形態和商業(ye) 模式可突破時間、空間局限,數字經濟在優(you) 化資源配置、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等方麵可發揮重要作用。

  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為(wei) 例,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生產(chan) 環節標準化、精細化程度低,運行方式粗放,產(chan) 品附加值也不高。不過,經過數字技術賦能後,通過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係統,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現象和過程模擬、優(you) 化,可以大幅提升農(nong) 業(ye) 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同時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也得以顯著提升。而且,數字經濟還催生出創意農(nong) 業(ye) 、認養(yang) 農(nong) 業(ye) 、觀光農(nong) 業(ye) 、都市農(nong) 業(ye) 等新模式,讓城市消費者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有更直接的參與(yu) 和體(ti) 驗,有助於(yu) 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在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環節,農(nong) 村電商對於(yu) 化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具有積極作用。一方麵,依托互聯網平台的渠道和流量,農(nong) 戶能夠足不出戶觸達千裏之外的消費者,節省了線下推廣費用和在城市開設實體(ti) 店麵的租金成本。另一方麵,直播電商的發展讓消費者能更好地與(yu) 農(nong) 戶實時互動,這種方式更接地氣,提升了產(chan) 品和服務的溝通效率。再者,鄉(xiang) 村地區電商流量的持續增加,帶來了大量的包裝、冷鏈、倉(cang) 儲(chu) 等需求,會(hui) 推動倉(cang) 儲(chu) 物流等供應鏈配套基礎設施和有關(guan) 服務不斷完善。如此,農(nong) 產(chan) 品的內(nei) 循環打通了,農(nong) 民增收機會(hui) 增多了,這在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同時,還為(wei) 鄉(xiang) 村地區由產(chan) 品供應地向日益重要消費市場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在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依托曆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chuan) 統村落建立“數字文物資源庫”“數字博物館”,科學開發特色文旅資源,有利於(yu) 鄉(xiang) 村第三產(chan) 業(ye) 的發展,這對於(yu) 吸納返鄉(xiang) 就業(ye) 的勞動力以及鄉(xiang) 村地區經濟結構的優(you) 化調整,都具有積極意義(yi) 。

  在推動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方麵,數字化的政務服務平台的構建,可以推動政務服務網上辦、馬上辦、少跑快辦,提高群眾(zhong) 辦事便捷程度。“互聯網+社區”“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在農(nong) 村的推廣,有利於(yu) 基層法治化水平提升和有關(guan) 矛盾化解。另外,依托於(yu) 數字技術的遠程教育、智慧醫療,對推動城鄉(xiang) 教育、醫療資源的均衡化,提升鄉(xiang) 村人口素質和社會(hui) 保障水平也具有積極作用。

  總之,數字經濟能夠以創新驅動、技術賦能來帶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發展,提升農(nong) 民收入水平,推動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應當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讓其發揮更大作用。一是應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應用,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二是扶持農(nong) 村電商發展,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和消費。三是對鄉(xiang) 村地區文化、旅遊等特色資源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上雲(yun) 上鏈,促進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四是應以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契機,完善鄉(xiang) 村數字基礎設施,提升鄉(xiang) 村地區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質量,推動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