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養老“第三支柱”
在近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銀保監會(hui) 主要負責人談及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時表示,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範圍,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試點擴大到“十地十機構”,養(yang) 老儲(chu) 蓄試點即將啟動,麵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業(ye) 養(yang) 老金業(ye) 務也正在抓緊籌備。
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補充養(yang) 老保險和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號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的“三支柱”。從(cong) 製度設計的角度來看,“第一支柱”的功能是兜底保基本的;“第二支柱”是針對就業(ye) 者附加的養(yang) 老保險,“第三支柱”指的是個(ge) 人自願購買(mai) 的各類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人們(men) 可以通過加入商業(ye) 保險計劃,彌補基本養(yang) 老保險不足,進而提高養(yang) 老保障水平。對於(yu) 中低收入群體(ti) 來說,“第三支柱”商業(ye) 保險須努力做到普惠和低成本,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2018年,我國啟動了個(ge) 人稅收遞延型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明確保費支出可以延遲繳納個(ge) 稅,來鼓勵個(ge) 人購買(mai) 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2021年6月,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啟動,要求試點保險公司創新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消費者達到60周歲及以上方可領取養(yang) 老金,且領取期限不短於(yu) 10年。今年3月1日起,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範圍。此外,去年9月銀保監會(hui) 選擇“四地四機構”正式啟動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試點,將擴大到“十地十機構”,以養(yang) 老為(wei) 目的的養(yang) 老金儲(chu) 蓄也在穩步推進。可以說,我國養(yang) 老保險的“三支柱”近些年都取得了很大發展。不過,相對於(yu) 已經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的基本養(yang) 老保險而言,“第二支柱”的補充養(yang) 老保險和“第三支柱”的商業(ye) 保險要相對滯後一些。尤其是“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尚處於(yu) 發軔時期,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相對滯後,原因有很多,主要有這樣三個(ge) 方麵。一是消費者對此類產(chan) 品的認知度不高。由於(yu) 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的繳費和領取期限比較長,個(ge) 人購買(mai) 了一份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以後,把保單交給保險公司,期望效用往往會(hui) 越來越低。二是有關(guan) 產(chan) 品偏於(yu) 保守導致消費者未來收益預期減弱。一些保險產(chan) 品的定價(jia) 過高,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消費需求,也使其應有的保障功能難以充分發揮。三是商業(ye) 保險機構的積極性不高。不僅(jin) 消費者參保意願低,由於(yu) 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的開發收益率存在不確定性、風險控製要求高,部分商業(ye) 保險機構也缺乏熱情。
大力發展我國的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做大做強“第三支柱”,需要從(cong) 多方麵入手。首先,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在財政、金融等方麵給予更多支持。其次,努力提高廣大民眾(zhong) 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參保熱情。除了中低收入者自身要增強保險意識外,商業(ye) 保險機構也應主動開發普惠型、低成本的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最後,增強產(chan) 品創新能力,豐(feng) 富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品種,擴大消費者的選擇範圍,並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改進服務方式,實現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長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