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稅務部門激活國家重大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發布時間:2022-03-04 10:08:00來源: 法治日報

  稅務部門激活國家重大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服務一把尺子 辦稅一個(ge) 標準

  □ 本報記者 蔡岩紅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1年,國家稅務總局創新改革,傾(qing) 力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在落實政策支持區域發展、統一執法消除區域差異、破除藩籬促進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等方麵持續發力,有效激活國家重大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統一執法標準

  國家稅務總局2014年首發《全國縣級稅務機關(guan) 納稅服務規範》,目前已升級至3.0版本。全國近4000個(ge) 縣級稅務機關(guan) 實現“服務一把尺子、辦稅一個(ge) 標準”。納稅服務標準全國已經實現統一,而稅務執法標準的統一也在重點協同區域內(nei) 先行先試。

  為(wei) 進一步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優(you) 化稅收營商環境,有效規範稅務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使,切實保護稅務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長三角、京津冀和川渝等區域稅務部門相繼出台規定,在區域內(nei) 對稅務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予以統一和規範,實現“一個(ge) 標準做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

  2020年6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寧波5地聯合出台《長江三角洲區域申報發票類稅務違法行為(wei) 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首次統一跨省市稅務執法裁量基準。

  2021年10月,京津冀實施《京津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該基準規範了稅務登記、賬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檢查、發票及票證管理、納稅擔保共7類53項稅務違法行為(wei) 的處罰標準,以違法行為(wei) 的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hui) 危害程度劃分裁量階次,設定統一的處罰裁量標準,抹平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的地區差異。

  2021年12月,川渝兩(liang) 地稅務部門發布《川渝地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和《川渝地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統一了62項稅收違法違章行為(wei) 處罰標準。

  上海新上鐵實業(ye) 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多個(ge) 子公司分布在長三角其他區域。“所有的處罰事項有標準可依,企業(ye) 明明白白、心服口服。”該企業(ye) 財務負責人張偉(wei) 明表示,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的統一,讓企業(ye) 在內(nei) 部管理上能夠同事同標,製定統一的內(nei) 部涉稅事務管理規範,提高工作效率。

  四川、重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兩(liang) 個(ge) 重要省份。2021年,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guan) 於(yu) 延續西部大開發企業(ye) 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正式實施後,川渝兩(liang) 地更多企業(ye) 享受到這一政策利好。

  “但是西部大開發鼓勵類目錄條款寬泛,各地稅務部門理解不盡相同,西部大開發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在實際執行中存在一些差異。”重慶市稅務局企業(ye) 所得稅處處長胡睿坦言。

  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2021年,川渝兩(liang) 地稅務部門率先統一西部大開發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的執行標準和部分行業(ye) 應稅所得率等40多項政策執行標準。

  “因為(wei) 執行標準統一了,我們(men) 享受到15%的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稅率。”四川遂寧華星錦業(ye) 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吳亞(ya) 萍很開心。

  “西部大開發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是東(dong) 西部協調發展的重要財稅工具。”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中國財稅法治研究院研究員王婷婷坦言,消除政策執行差異,統一執行口徑,有利於(yu) 西部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促進地區整體(ti) 發展。

  便利異地辦稅

  異地辦稅繳費的便利高效,是降低區域內(nei) 製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增強區域內(nei) 生動力的重要支撐,也有助於(yu) 提升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wei) 此,稅務部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涉稅事項異地通辦。

  “我人在上海,不用出門就能完成吳江的稅源登記。”上海菩森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程豔麗(li) 說,隻需通過網絡向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稅務局提出預繳稅款退稅業(ye) 務申請,僅(jin) 用兩(liang) 天,1.3萬(wan) 元退稅款就到賬。

  涉稅事項跨區域通辦、跨省涉稅事項報驗、跨省房產(chan) 土地稅源……長三角“16+10”稅收支持體(ti) 係中,從(cong) “多軌”前行到“並軌”同行,納稅繳費通辦更便捷,大大減輕跨省辦稅負擔。

  2021年,京津冀實現一小時跨省遷移,打通稅務信息省界“斷頭路”,三地企業(ye) 在區域內(nei) 實現順暢遷移。而在成渝雙城經濟圈,2021年“川渝通辦”涉稅事項擴大至38項,8月上線川渝跨省遷移功能,不僅(jin) 實現企業(ye) 跨省稅務遷移全程網上辦,還實現了企業(ye) 既有涉稅信息隨之跨省遷移。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不是一個(ge) 選擇問題,而是與(yu) 時間賽跑的速度問題。在“一個(ge) 國家、兩(liang) 種製度、三個(ge) 法域和關(guan) 稅區”的鮮明區位特點下,如何把“製度之異”變成“製度之利”,打造與(yu) 港澳規則銜接、機製對接的營商環境,稅務部門在跨境辦稅上給出解決(jue) 方案。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ti) 方案》,橫琴稅務部門與(yu) 粵澳工商聯會(hui) 深化“一區一廳一中心”跨境智能聯動辦稅新模式。

  “退的資金當天直接打到我的澳門銀行賬戶,不需要我再去開通內(nei) 地賬戶。”澳門居民馮(feng) 女士介紹,2021年她通過跨境人民幣銀聯電子繳稅方式繳納了一筆120元的印花稅,後因交易合同取消,辦理了跨境退稅。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不僅(jin) 實現了跨境退稅快速辦理、資金直達納稅人境外賬戶,還在全國率先推出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稅,繳社保費和退稅,具有零時差、零風險、零手續費的獨特優(you) 勢。

  創新不止於(yu) 此,跨境辦稅的通道不斷被擴寬。稅務部門通過銀聯卡認證信息實現境外人士的網上辦稅實名認證,破除境外實名認證壁壘;上線“國際匯稅通”平台,對接全球243個(ge) 國家(地區)的常見貿易類型,提供一站式跨境涉稅事項辦理平台,對外付匯效率提升90%;上線境外支持港澳台居民不動產(chan) 交易一網通辦。

  助力區域發展

  長三角三省一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形勢下,長三角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國1/3,具有聯通國內(nei) 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突出優(you) 勢,是新發展格局的探路先鋒。

  多年來,稅務部門持續優(you) 化出口退稅政策,力撐長三角地區企業(ye) 走出國門、走得更遠。2020年3月,1464項產(chan) 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為(wei) 長三角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更大力度支持。

  “政策實施以來,企業(ye) 出口銷售額1.5億(yi) 元,提高出口退稅率直接帶來政策紅利400餘(yu) 萬(wan) 元。”安徽益農(nong) 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中德介紹,公司生產(chan) 的草甘膦除草劑出口退稅率由6%提升至9%,公司受益明顯,增強了穩外貿、闖市場的信心。

  2021年8月,稅務總局、海關(guan) 總署、財政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明確在2022年底前把退稅平均時間壓縮至6個(ge) 工作日以內(nei) 。而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在2021年已實現退稅業(ye) 務辦理平均時間在5個(ge) 工作日內(nei) ,以領跑姿態助外貿企業(ye) 強勁複蘇。

  “從(cong) 遞交資料到退款到賬,僅(jin) 2天時間就拿到6265萬(wan) 元的退稅款。2021年公司累計出口退稅額達1.88億(yi) 元。”上海美寰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因疫情導致企業(ye) 出口及國內(nei) 業(ye) 務處於(yu) 低潮期,而退稅“快車”有效緩解企業(ye) 資金壓力。

  精準的涉稅政策及優(you) 質服務使外資企業(ye) 進駐長三角意願不斷增強。長三角地區新辦外資涉稅市場主體(ti) 占全國新增外資涉稅市場主體(ti) 的比重,由2018年的22%提升至2021年的30%。

  稅務總局聯合財政部發布《關(guan) 於(yu) 粵港澳大灣區個(ge) 人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的通知》,廣東(dong) 省、深圳市按內(nei) 地與(yu) 香港個(ge) 人所得稅稅負差額,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補貼,該補貼免征個(ge) 人所得稅。

  “公司急需全球高端人才,大灣區個(ge) 稅優(you) 惠政策解決(jue) 了人才在個(ge) 人所得稅方麵的後顧之憂,企業(ye) 也進一步降低了用人成本,拓寬了選才的空間。”廣州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賀東(dong) 東(dong) 表示,有了稅收優(you) 惠政策支持,公司更有信心應對引進高端人才的成本難題。

  稅務部門鋪好“政策路”,為(wei) 大灣區構築起強勁的引才聚智“磁力場”。2021年《財富》雜誌公布的世界500強榜單顯示,大灣區的領先科技企業(ye) 聚集效應明顯,25家企業(ye) 上榜,數量高於(yu) 美國舊金山灣區及紐約灣區。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