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積極服務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2019年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肯定了福建的工作,希望福建的同誌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努力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再創佳績。
福建各地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通過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ye) 創造以更好的環境,著力解決(jue) 影響創新創業(ye) 創造的突出體(ti) 製機製問題,營造鼓勵創新創業(ye) 創造的社會(hui) 氛圍,特別是要為(wei) 中小企業(ye) 、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wei) 高技術企業(ye) 成長建立加速機製。
福州市牢記囑托,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做大做優(you) 做強省會(hui)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努力在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中當龍頭、走前列、作示範。福州市市長吳賢德表示,過去一年來,福州創新活力持續激發。啟動“一城四區、十片多點”科創走廊建設,金山科創街區等58個(ge) 項目落地動建,中國東(dong) 南(福建)科學城建設穩步推進,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超700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ye) 348家、省級以上“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70家。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5家,新認定省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3家、眾(zhong) 創空間20家,軟件園入選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5個(ge) 項目入選省級科技重大專(zhuan) 項“揭榜掛帥”項目,3項科技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閩都院士村啟動建設,新建院士工作站1個(ge) 、專(zhuan) 家工作站24個(ge) 。引進高層次人才2300人、高技能人才7000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這次審議中指出,要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落實鼓勵引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wei) 各類所有製企業(ye) 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營造有利於(yu) 企業(ye) 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幫助民營企業(ye) 實現創新發展,在市場競爭(zheng) 中打造一支有開拓精神、前瞻眼光、國際視野的企業(ye) 家隊伍。
泉州是福建乃至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過去幾年來,泉州對標對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福建及泉州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傳(chuan) 承弘揚“晉江經驗”,發展活力日益迸發。泉州市市長蔡戰勝表示,2021年,泉州落實“民營經濟發展年”活動,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動員會(hui) ,組織“進千企、走千商、訪千才”活動,打出“1+N+N”組合拳,製定“九獎八補七服務”惠企政策,實施政策線上直達兌(dui) 現改革,兌(dui) 現惠企資金達51.7億(yi) 元,13條支持民營企業(ye) 改革發展的典型做法獲全國推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強調,兩(liang) 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ye) 標準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作為(wei)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最前沿和兩(liang) 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福建克服疫情影響,著力提升閩台交流質量、體(ti) 量、能量,海峽兩(liang) 岸各種民間交往互動頻繁,線上線下往來熱絡,親(qin) 情、鄉(xiang) 情不斷,活動數量、人數、密度均位於(yu) 大陸省份前列。2021年,閩台融合持續發展。福建省新增台資企業(ye) 1495家,增長21.2%。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加快建設,率先公布第一批225項同等待遇政策,來閩實習(xi) 就業(ye) 創業(ye) 台灣青年累計近4萬(wan) 人。吸引台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95支、鄉(xiang) 建鄉(xiang) 創人才300多人來閩,全省新增12家省級對台交流基地。融通路徑持續拓展,累計向金門供水超1700萬(wan) 噸,與(yu) 金馬通電項目福建側(ce) 工程開工建設。
福建省省長趙龍表示,福建將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徑,深化經貿合作,突出以通促融,加快建設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同時,深化同等待遇,落實以惠促融,完善落實保障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製度政策,加大惠台利民政策知曉、落地力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春沐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