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代表委員熱議預算報告 “國家賬本”惠企利民

發布時間:2022-03-08 09:40:00來源: 人民日報

  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審查《關(guan) 於(yu) 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yu) 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有何亮點?積極的財政政策怎樣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重點領域和基本民生投入如何保障?代表委員展開熱議。

  減稅降費政策再加力

  “今年我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製度性安排相結合;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wan) 億(yi) 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wan) 億(yi) 元,即提前退還企業(ye) 尚未抵扣的稅款,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ye) ,有利於(yu) 緩解企業(ye) 流動性緊張,提振市場主體(ti) 信心,實現‘放水養(yang) 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中國稅務學會(hui) 副會(hui) 長張連起委員說。

  具體(ti) 來看,一方麵,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ye) 、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並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範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ye) 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wan) 元—300萬(wan) 元部分,在現行優(you) 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企業(ye) 所得稅。另一方麵,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優(you) 先安排小微企業(ye) ,對小微企業(ye) 的存量留抵稅額於(yu) 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製造業(ye) ,全麵解決(jue) 製造業(ye) 、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ye) 留抵退稅問題。

  “去年,我們(men) 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000萬(wan) 元,延緩繳納稅款400多萬(wan) 元,不僅(jin) 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也讓我們(men) 更有動力加大自主創新、實現產(chan) 品升級。今年國家提出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cong) 75%提高到100%,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等政策,進一步對企業(ye) 創新給予稅收支持,必將激勵更多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河北金後盾塑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彥平代表說。

  “總的來看,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將有利於(yu) 提振市場主體(ti) 信心、穩定市場預期、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終端消費、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我們(men) 將采取一係列措施確保各項稅費支持政策落實落細,把‘紅包’精準及時送達企業(ye) 手中。”山東(dong) 省財政廳廳長劉興(xing) 雲(yun) 代表說。

  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有利於(yu) 增強財政可持續性。”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委員分析,今年赤字率比去年預算下降0.4個(ge) 百分點,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yi) 元,但通過跨年度調節,中央本級財政調入一般預算的資金達1.267萬(wan) 億(yi) 元,這個(ge) 資金量相當於(yu) 提高赤字率一個(ge) 百分點,財政支出強度是有保障的。

  張連起委員認為(wei) ,赤字率下調與(yu)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不會(hui) 產(chan) 生收支矛盾問題。一方麵,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增長,收入總盤子持續擴大;另一方麵,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zhuan) 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可用財力明顯增加。

  今年擬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3.65萬(wan) 億(yi) 元,與(yu) 去年持平。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近9.8萬(wan) 億(yi) 元,增加約1.5萬(wan) 億(yi) 元,增長18%,為(wei) 多年來最大增幅,如何理解這些安排?

  “關(guan) 於(yu) 地方債(zhai) 的安排主要是考慮到在建項目等後續融資仍需穩定支持,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同時也要兼顧穩增長與(yu) 防風險的關(guan) 係,合理確定新增地方政府債(zhai) 務限額。”劉尚希委員認為(wei) ,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有利於(yu) 為(wei) 地方做好基層“三保”工作提供有力財力保障,減輕地方資金負擔,確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真正實現惠企利民。

  惠民生資金用在刀刃上

  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6.71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擴大2萬(wan) 億(yi) 元以上,增長8.4%。代表委員表示,這意味著保持適當支出強度,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完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ti) 係,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

  ——充分挖掘內(nei) 需潛力。完善教育、養(yang) 老、醫療、育幼、住房等支持政策體(ti) 係,加大稅收、社會(hui) 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增強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按照隻增不減的原則安排1650億(yi) 元、增加84.76億(yi) 元,並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底子薄的地區傾(qing) 斜。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中央財政大氣汙染防治資金安排300億(yi) 元、增加25億(yi) 元,進一步增加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補助支持城市。

  “今年加大對科技攻關(guan) 、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現代農(nong) 業(ye) 等領域及區域重大戰略的支持力度,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重慶市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黃玉林代表說,中央部門帶頭過緊日子,地方財政也要從(cong) 嚴(yan) 從(cong) 緊控製支出,把更多財政資源騰出來用於(yu) 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ti) 發展。

  “今年的預算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就業(ye) 補助資金安排617.58億(yi) 元、增加51.68億(yi) 元,支持各地落實就業(ye) 創業(ye) 扶持政策,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yang) 老金和城鄉(xiang) 居民基礎養(yang) 老金最低標準、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將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費用納入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等,體(ti) 現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劉興(xing) 雲(yun) 代表說。

  黃玉林代表說,今年將完善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製,進一步擴大範圍,有利於(yu) 推動資金快速精準下達和使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