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全國政協共青團界為解決青年生育後顧之憂建言獻策

發布時間:2022-03-09 09:2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共青團中央通過建議、提案、大會(hui) 發言、界別協商等多種方式建言資政,為(wei) 解決(jue) 青年生育後顧之憂集中呼籲。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舉(ju) 行視頻會(hui) 議,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傅振邦代表共青團界,作題為(wei) 《創造條件鼓勵生育 促進人口均衡可持續發展》的大會(hui) 發言,呼籲從(cong) 法律、政策配套、女性權益、社會(hui) 文化等方麵,幫助年輕人減輕負擔,為(wei) 青年生育創造有利條件,讓適孕青年願生、敢生、優(you) 生,並提出若幹務實建議。

  大會(hui) 發言介紹,目前,我國人口呈現“三低一高”特點:人口“含青量”持續走低,2020年我國14-35歲青年人口約4億(yi) 、占總人口的28.4%,比2000年減少9000多萬(wan) 、下降11.1個(ge) 百分點。總和生育率持續走低,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1990年為(wei) 2.3,2020年為(wei) 1.3,已遠低於(yu) 1.5的國際警戒線。結婚率持續走低、初婚年齡線持續走高,2020年我國結婚率為(wei) 5.8‰,比2000年下降7.6個(ge) 千分點,適齡青年平均初婚年齡為(wei) 26.8歲,最近4年間增加了0.7歲。

  大會(hui) 發言指出,如不果斷采取有力措施,這“三低一高”將會(hui) 加速我國人口老齡化、少子化進程,對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產(chan) 生不利影響。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深刻認識人口政策調整的戰略緊迫性,鮮明實施積極的人口政策、生育政策,更大力度鼓勵生育,促進優(you) 生優(you) 育。

  ——————————

  33歲的張小北今年春節過得很鬧心。她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輪番上陣做思想工作,希望她生二孩。“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有一個(ge) 6歲的兒(er) 子。當年雙方父母為(wei) 了給我們(men) 買(mai) 房,掏空了所有積蓄。我們(men) 要贍養(yang) 4個(ge) 老人,如果再養(yang) 一個(ge) 孩子,我感覺自己遲早會(hui) 被‘壓垮’。”張小北說。

  張小北的同事李芳也有這樣的生育焦慮,“每個(ge) 月還房貸,養(yang) 育一個(ge) 孩子,日子已經過得緊緊巴巴,即使自己有再生育的想法,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大會(hui) 發言介紹,“結不起婚、生不起娃”“工作加速、沒空帶娃”“上有四老、下有N小”……這些壓在青年頭上的“大山”,促使青年晚婚晚育少育,婚戀婚育觀念發生重大變化,還出現了越來越多“不結婚、不生娃”的單身一族、丁克一族。

  事實表明,我國已從(cong) “政策限製性低生育”進入“內(nei) 生自主性低生育”階段。學術界普遍認為(wei) ,如果放任這種趨勢,未來我國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將麵臨(lin) 很大的困難。

  確立鼓勵生育的法律和政策導向

  人口問題可謂“國之大者”。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係列生育調整措施,但目前看,人口不均衡問題依然嚴(yan) 峻,人口結構問題依然突出,實現人口均衡發展勢在必行。

  中國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許穎向記者介紹,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出現4個(ge) “1000萬(wan) ”現象:每年結婚對數跌破1000萬(wan) 、出生人口逼近1000萬(wan) 、死亡人口突破1000萬(wan) 、人工流產(chan) 數量接近1000萬(wan) 。人口、婚姻方麵的變化呈現出類似經濟學上需求不足、供給衝(chong) 擊的現象。

  當前我國人口領域的主要矛盾是青年人口規模和占比減少太快帶來的長遠結構性矛盾。大會(hui) 發言建議,應及時立改廢釋人口與(yu) 計劃生育法等相關(guan) 法律;加快出台操作性強、效應力度大的配套政策;綜合考慮科技進步情況和統籌研究人口資源環境以及人力資源需求趨勢,將人口均衡發展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等考核體(ti) 係,平緩青年人口過快下降趨勢。轉變政府職能,健全鼓勵生育的公共服務體(ti) 係。借鑒國際經驗,大幅提升鼓勵青年生育的政策性投入。

  積極構建全方位全鏈條鼓勵生育的配套政策

  曾有強烈丁克想法的夏明飛去年有了自己的孩子,最近又有了再生一個(ge) 孩子的想法。“以前考慮到生孩子、養(yang) 孩子的成本,覺得壓力太大了,幹脆就不要孩子”。而看著朋友們(men) 有了孩子後的歡樂(le) ,他慢慢改變了想法。

  夏明飛表示,盡管不少地方出台了各種措施,但推進的速度比較緩慢,“希望好政策盡快予以落實,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盡早受益,進一步解除年輕人生育的後顧之憂。”

  業(ye) 內(nei) 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生育雖然是家庭決(jue) 策的結果,但國家采取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ye) 等保障措施,減輕家庭生育、養(yang) 育、教育負擔,個(ge) 人和家庭的理性選擇會(hui) 隨之改變。”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ge) 女員工從(cong) 產(chan) 檢、產(chan) 假、生育假到哺乳期大概是兩(liang) 年兩(liang) 個(ge) 月,公司不僅(jin) 要安排替代員工,還要多負擔數十萬(wan) 元。”

  陳宗表示:“我個(ge) 人是鼓勵婚戀和生育的,但生育成本如果由企業(ye) 全部承擔的話,中小微企業(ye) 壓力確實很大。希望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整體(ti) 配套,推動生育成本社會(hui) 共擔,對鼓勵員工生育的單位和企業(ye) 給予稅費減免等優(you) 惠政策。”

  中國社科院應對人口老齡化研究中心副秘書(shu) 長、人口與(yu) 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表示,配套積極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切實降低生育、養(yang) 育、教育成本,保障育後就業(ye) 、再就業(ye) 權益,才能全方位釋放家庭的生育意願,從(cong) 根本上提高生育率。這需要全社會(hui) 的共同參與(yu) ,形成合理的分擔機製。

  為(wei) 此,大會(hui) 發言建議,堅持生育、養(yang) 育、教育統籌謀劃,提高鼓勵生育一攬子政策含金量和落實力度。比如,製定實施分孩次的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或免稅規則;製定實施照顧多孩家庭的房貸貼息和返還政策,符合條件的多孩家庭優(you) 先享受保障性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等住房保障政策;優(you) 先保障多孩家庭子女同園同校就學;加快構建0-3歲普惠性托育服務;大力發展社會(hui) 化養(yang) 老服務;建立健全多孩家庭階梯式生育津貼長期發放機製。除全國性政策外,允許各地自主製定地區性鼓勵支持政策。

  大力保障母親(qin) 權益和女性就業(ye) 權益

  近日,《江蘇省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發布,要求降低生育、養(yang) 育、教育成本。其中提到:嚴(yan) 格落實產(chan) 假、護理假、哺乳假等製度,保障生育婦女休假合法權益。符合政策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國家規定產(chan) 假的基礎上,延長產(chan) 假60天,達到158天,男方享受護理假15天。

  自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通過關(guan) 於(yu) 修改人口與(yu) 計劃生育法的決(jue) 定以來,各地陸續“動”起來。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20多個(ge) 省(區、市)完成了地方計生條例的修訂。各地新條例對生育、養(yang) 育、教育等方麵內(nei) 容都有涉及,但比較明確且操作性較強的普遍是“延長生育假”“增設夫妻雙方共同育兒(er) 假”等內(nei) 容。

  然而,記者了解到,各地加碼的生育福利,並未讓青年真正享受到假期紅包,反倒增加了新顧慮。比如,生育假期多了本是好事,但不少職場女性在欣喜的同時卻不免心生隱憂:女性就業(ye) 會(hui) 變難嗎?相關(guan) 權益如何得到保障?

  來自安徽的劉明芳正奮鬥在求職路上,“參加了幾次麵試,有幾個(ge) 麵試官直接問關(guan) 於(yu) 預期生育年齡、家庭事業(ye) 衝(chong) 突等問題。”最近的求職經曆,讓劉明芳明白,作為(wei) 適婚適育年齡的求職者,她的入職應該不會(hui) 順利。

  “在我看來,結婚生子不會(hui) 影響工作,但是好像不加一句‘暫時沒有結婚生育的打算’,就無法打消用人單位的顧慮。”說到這裏,劉明芳無奈地歎了口氣,“延長生育假,有可能讓企業(ye) 在選擇女職工時更加慎重”。

  采訪中,和劉明芳有相同顧慮的職場女性並不少。

  今年36歲的俞琴,萬(wan) 萬(wan) 沒想到在跟部門領導匯報了懷二胎的消息後,竟會(hui) 遭遇職場邊緣化——不僅(jin) 自己負責的幾個(ge) 重點項目都被轉給了其他同事,獎金也被“腰斬”。“領導總是有意無意對我冷嘲熱諷,他的態度也影響了其他同事對我的態度。”俞琴難過地告訴記者,職場困境衝(chong) 淡了原本孕育新生命的喜悅,她擔心休產(chan) 假後,情況還會(hui) 更糟。

  針對這一現象,大會(hui) 發言建議,大力保障母親(qin) 權益和女性就業(ye) 權益;建立健全尊崇母親(qin) 、獎勵多育母親(qin) 的製度;加大對女性就業(ye) 歧視的法律規製,保障生育期女性工資、福利待遇;采取適當的鼓勵政策,支持企業(ye) 等用人單位聘用女性職工;推動家庭性別平等,研究製定合理的陪產(chan) 假、育兒(er) 假製度,鼓勵男性共同分擔子女照護責任;改善女性懷孕生產(chan) 體(ti) 驗,推廣普及分娩鎮痛並將其納入醫保範疇。

  著力營造鼓勵生育的社會(hui) 氛圍

  “對愛情充滿期待,但又不敢走進婚姻。”陳藝有個(ge) 心結,第一次戀愛分手後,她再也無法接觸其他男生。36歲的她,至今還單身,父母也隻能幹著急。

  心理谘詢專(zhuan) 家張磊告訴記者:“像陳藝這樣的人,關(guan) 鍵是解開她的心結,一樣可以走進美好的婚姻。”他表示:“現在各大網絡、電視、電影播放的內(nei) 容,很多是在兜售焦慮,讓年輕人有恐婚情緒,其實真實的生活並沒那麽(me) 可怕。即使有問題,雙方也可以通過合適方式改善處理關(guan) 係。”

  除了像陳藝這樣對婚姻望而卻步的,也有想生卻因工作等多種因素錯過最佳生育年齡的女性。40歲的李春春(化名)如今後悔不已,“35歲前工作正處於(yu) 穩步上升期,總是想著忙完這個(ge) 項目再開始備孕,一拖再拖,等我想生的時候,一直懷不上”。

  李春春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婦科主任趙瑞華的一名病人,“我是從(cong) 趙醫生這才知道女性最好在28-35歲完成生育計劃”。

  一直很關(guan) 注促進青年生育的趙瑞華告訴記者:“在我的門診,像李春春這樣的女性有不少。”這幾年,她堅持做科普宣傳(chuan)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倡適齡婚育,提升青年生育常識。

  全國人大代表、雲(yun) 南建廣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慧表示,生育政策不是單一的社會(hui) 政策,還受社會(hui) 文化等方麵因素影響。比如天價(jia) 彩禮等社會(hui) 現象,讓適婚青年望而卻步,更別談生育。

  針對這方麵問題,大會(hui) 發言建議,加強文化引領和社會(hui) 宣傳(chuan) ,廣泛倡導與(yu) 鼓勵生育導向相適應的人口觀、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加強青年婚戀、婚育社會(hui) 化支持服務,積極引導社會(hui) 輿論,防止過度渲染恐婚恐孕等情緒,盡量減少青年婚育的焦慮、疑慮和顧慮,大力優(you) 化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環境。

  據悉,共青團中央結合2022年“共青團與(yu)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麵對麵集中活動成果,就“完善鼓勵青年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提交了團體(ti) 提案,為(wei) 解決(jue) 青年生育後顧之憂積極開展政策倡導和社會(hui) 倡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