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增進中華民族共同性
作者:麻國慶(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教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必須把推動各民族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共同奮鬥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促進各民族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強調隻有順應時代變化,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把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細做紮實。
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推動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guan) 係,在共同走向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增進中華民族共同性,在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整體(ti) 利益進程中實現好各民族具體(ti) 利益。
共同性是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底色,也是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共同性是各民族之間在曆史中結成的有機聯係,也是各民族發展的方向。曆史上各民族之間的“分”與(yu) “合”體(ti) 現了中華民族走向團結統一的曆史過程。暫時的“分”不等於(yu) “分裂”,“分”以後是更大範圍、更多民族、更高層次的合;“合”則是民族大交流大交融,“合”的結果是國家的統一與(yu) 民族的團結。中華民族形成的曆史就是曆經這種“分”與(yu) “合”的過程,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的格局。中華民族曆史上“分”與(yu) “合”關(guan) 係實質上是一種“分之又合、合之又合”的關(guan) 係,這種關(guan) 係必然“磨合”出中華民族的共同性。我們(men) 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men) 悠久的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shu) 寫(xie) 的,我們(men) 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men) 偉(wei) 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共同性”是中華民族的底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前提,也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推動各民族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必然增進中華民族共同性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我國曆史演進的特點,造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並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qin) 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格局。因此,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具有曆史、空間、文化、經濟、社會(hui) 、心理等多方麵的共同性,隻有不斷增強各個(ge) 領域的共同性,才能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各項基礎。把推動各民族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共同奮鬥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必將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hui) 、心理等方麵的全方位嵌入,經濟上實現共同繁榮,社會(hui) 上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上兼收並蓄,心理上構築共有精神家園。各民族在共同奮鬥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進程中,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更加堅定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高度認同,必然增進中華民族共同性,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
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要把握好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guan) 係
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重要原則。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相對突出,因此在同步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實際,突出區域化和精準性,更多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別事項製定實施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統籌城鄉(xiang) 建設布局規劃,統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在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生態文明建設、公共文化事業(ye) 發展等方麵強化政策引領。支持民族地區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工作,深入推進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同時,各民族地區要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you) 勢等實際,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國家層麵應支持民族地區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發揮民族地區特殊優(you) 勢,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通過區域化、差異化、精準性政策支持,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
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必須聚焦各民族群眾(zhong) 對實現共同富裕的向往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也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富裕。進入新時代,在全麵小康社會(hui) 建設進程中,中國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真正做到了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偉(wei) 大實踐中,各族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各民族對實現共同富裕的向往更加強烈,這也是中華民族共同性進一步增強的具體(ti) 表現。小康社會(hui) 的全麵建成,靠的就是實幹,各民族在實現共同富裕的偉(wei) 大實踐中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在實幹中提升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國家層麵在推動各民族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及時有效回應各族人民對實現共同富裕的向往,推動各民族地區發展得更平衡、更協調、更包容。
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nei) 在要求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為(wei) 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改革開放後,黨(dang) 中央提出了“三步走”的現代化戰略,並隨著經濟社會(hui) 形勢的變化不斷細化和深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邁上一個(ge) 新台階,並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謀劃和部署,強調我國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ge) 重要特征,是56個(ge) 民族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沒有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就難以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沒有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men)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進程中,一方麵要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推動各民族共同建設現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麵要通過推動各民族共同參與(yu) 現代化建設,增進中華民族的共同性,把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得更加牢不可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